〔殺威棒怎麼打〕——差撥自敘(1 / 2)

我在監獄當差,職責是看管犯人。那時候,幹這行當的被稱為差撥。差撥差撥,就是給衙門當差,聽上司調撥。讀過《水滸傳》的人,對咱們這行當多少有些印象,像林衝、武鬆等好漢待過監獄,沾他們的光,著書人順便把我們也寫了幾筆。挺可惜,書中隻管咱們叫差撥,沒給咱們留下姓名。也難怪,著書人都指望筆下的英雄好漢流芳千古,哪有心思考慮不顯眼的小人物。

在老百姓眼裏,我們好歹是吃皇糧的官差,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說起來慚愧,其實在所有吃皇糧的人員當中,差撥是最微不足道的衙役,像咱們的頂頭上司管營,看上去很威風,其實也隻是從九品的小吏。按九品十八級排列,管營是品級最低的,隨便哪個衙門走出一個官來,都比他大得多。當然,管營官位雖小,手裏卻有實權。別看當朝高官在位時耀武揚威,一旦犯法成了階下囚,他們就得千方百計巴結管營。知道嗎,這叫縣官不如現管!

作為一名差撥,我的最大願望是混個管營當當。管營的月俸比差撥多一倍,其他收入就更多。不過,一個差撥要混到管營很難,如同“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除非祖墳風水好外加自己運氣好,才有可能混得到。普通差撥每月俸祿二兩銀子,光靠這份收入,隻能勉強養家糊口,如果是家大口闊,那就捉襟見肘了。幸好我們手中握有殺威棒,靠太祖武德皇帝定下的舊製,可以借殺威棒掙些外快,讓我們的日子過得更滋潤。

當初,太祖皇帝給咱們定了一條製度:凡是犯了法的人,新發配到監獄,必須吃一百殺威棒。這個製度定得真好,既體現原則性,又體現靈活性。所謂原則性,就是在殺威棒麵前人人平等,不管是朝廷命官,還是平民百姓,隻要你成為犯人,都得挨一百殺威棒。所謂靈活性,就是這一百殺威棒怎麼打由差撥自行掌握,製度並沒有明確規定。你可以重打,也可以輕打;你可以認真地打,也可以馬虎地打;你可以真打,也可以假打,還可以真真假假地打。此外,打犯人哪個部位也不確定,你可以打屁股,可以打背部,也可以打大腿;還有,可以讓犯人站著吃棒,也可以綁在老虎凳上挨打。總而言之,這個製度由我們靈活執行,我們這些小人物因而獲得很多好處。

一百殺威棒,對所有犯人來說,都是難以承受之罰。通常情況下,犯人家屬或親友,總得想方設法疏通管營和差撥,希望犯人能平平安安地經受棒打。當然,疏通咱們管營和差撥並不難,關鍵是憑銀子說話。如果銀子送得夠,犯人即使吃了一百殺威棒,也絕對平安無事;如果沒有或少送銀子,就很難保證犯人吃得消,因為同樣的殺威棒,采取各種各樣的打法,會在犯人身上產生不同的效果。在輕打和假打的情況下,雙方一起配合走過場,我們蜻蜓點水似的敲打犯人的屁股,犯人裝模作樣地號叫,這樣打完一百棒,我們非常輕鬆,犯人也挺舒服。如果我們花五分力氣,馬馬虎虎打下去,犯人往往感覺不太好,甚至受輕傷;如果我們十分用力,認認真真打下去,犯人要麼重傷致殘,要麼斷氣喪命。我敢打賭,即使有武鬆那樣的好身板,實實在在地挨一百殺威棒,也肯定由好漢變廢物。一般來說,犯人都能順利過關,偶爾也發生棒下喪命的事情。誰若死於殺威棒下,那就該誰倒黴,我們是依照太祖舊製履行公事,不承擔任何責任。說實話,我們並不願打死人,犯人丟了小命不說,咱們花了力氣還落得兩手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