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狗盜顯身手〕——時遷自敘(1 / 2)

我一生最崇拜兩個人,一個是宋公明,另一個是孟嚐君。他倆特點相似,既義氣又大度,深受手下人尊敬。無論是什麼人,隻要願意投奔門下,他都表示熱情歡迎;不管誰有什麼本領,他都能用其所長,給予充分信任。用現代觀點看,宋大哥和孟嚐君不僅重視人才,而且善用人才。雞鳴狗盜之徒,正人君子也許不屑一顧,可是在緊要時刻,他們卻能發揮關鍵作用。想當年,孟嚐君遇到麻煩的時候,要不是門客學雞鳴做狗盜,恐怕難以從秦國逃跑。

實不相瞞,我出生在偷賊世家,爺爺和老爸都是當地有名的小偷。經過兩代人的努力,我家的經濟條件大為改善,逐漸成為小康人家。通常情況下,子承父業順理成章。可是,父親卻希望我改行,要麼讀書考功名,要麼學別的手藝謀生。在他看來,偷竊固然致富較快,畢竟不怎麼光彩,因此指望我將來從事陽光的職業。也許因為遺傳,我從小就喜歡偷雞摸狗,對讀書學藝絲毫不感興趣。沒辦法,父親隻好聽其自然,讓我繼承他的衣缽。不過,父親囑咐我,盜亦有道,做盜賊就要做高妙。什麼雞鳴老鼠叫,走屋簷爬樹梢,這些技藝樣樣要學好。與此同時,父親還向我講述孟嚐君與門客的故事,教我莫小看雞鳴狗盜,關鍵時刻能派上大用場。十六歲那年,我強烈要求父親傳授絕技,他答應親自帶我去偷。到了夜晚,我們悄悄摸進一個大戶人家,發現房間裏有一個大櫃子,父親把鎖弄開了,叫我進去拿東西。等我進了櫃子,他立即把櫃門鎖住,大聲叫喊有賊呀有賊,自己便溜跑了。那家人聽說有賊,點起燈火到處尋找。我感覺房間裏有人走動,馬上用口技學老鼠打架,唧唧唧吵個不停。隻聽得一個使女驚叫:太太,不得了啦!偷賊沒有看見,櫃子裏有老鼠做窩。等她們打開櫃門,我趕緊跳出來,一下子把蠟燭吹熄,拔腿就跑了。回到家裏,看見父親躺在床上睡覺,我氣呼呼地質問:“你不教我本領也罷,幹嗎這樣害自己的兒子?”父親微笑道:“我咋害你,你不是出來了嗎?學佛沒有定法,做小偷也沒有定法。你能逃得出來,說明你學成了。”

學成之後,我決定離開家鄉高唐州,去別的地方獨立謀生。父親沒有挽留,隻是告誡我:當小偷很有風險,應當好自為之。偷東西雖然沒死罪,可一旦被抓住了,吃官司也在所難免。可不是嘛,自從踏上偷竊之路,我便經曆了無數風險,吃過不少官司。好在我技藝不斷提高,每次吃上官司,不是自己逃脫,就是讓人放跑。流落到薊州,我因盜竊官府錢財,被關進府裏的兩院監牢,幸虧遇上押獄兼劊子楊雄,他這人挺夠哥們兒,找機會讓我越獄逃跑。在長期的偷竊實踐中,我不斷地總結經驗,終於找到一條最好的偷竊門路——偷掘古墓。據可靠消息,當今皇上特別喜愛古玩,王公大臣也以收藏古玩為樂,市麵上各種古董非常暢銷,從古墓裏挖出寶貝,轉手就能賣出好價錢。相比之下,從事別的偷竊活動,不是獲益過小,就是風險過大。普通百姓比較窮困,連偷十家也搜不出幾兩銀子。官府和大戶人家盡管富有,但是有人和狗看守,進去偷竊容易被抓獲,弄不好會吃官司坐大牢。還是偷掘古墓好,可以賺大錢,卻很少擔風險。當然,很少擔風險,並不意味著絕對安全,因為私自盜墓曆來被朝廷禁止,一旦讓官府逮住了,肯定沒好果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