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為官之道〕——蔡京自敘(2 / 3)

通過開展清理元祐奸黨運動,反對我的勢力基本清除。不過,要進一步擴大相權,達到大權獨攬,還得把當今皇上搞掂。搞掂一個風流倜儻的皇帝,其實很簡單。皇上不是喜愛書畫嗎,我便投其所好,竭力吹捧他富有藝術天才,曆代帝王無與倫比;每當皇上完成一件繪畫或書法作品,我和童貫、高俅等近臣都讚歎不已,稱其繪畫構圖巧妙,栩栩如生,美輪美奐;讚其書法筆勢挺拔,獨具匠心,出神入化。受大臣們的讚賞和崇拜,皇上的創作熱情更加高漲,主要精力用於繪畫和書法。皇上癡迷於書畫創作,沒有心思過問朝政,老夫隻好代皇上處理軍國大事,長年累月日理萬機,忙得不亦樂乎。畢竟人有七情六欲,書畫創作也許隻能滿足一方麵的嗜好;為了讓皇上活得更加快樂,我經常向皇上灌輸這樣的思想:“陛下當享天下之奉”“人主當以四海為家,太平為娛,歲月能有幾何,何不盡情享受?”為了讓皇上心安理得地享受榮華富貴,我從《易經》裏麵找到了理論依據——“豐享豫大”之說,意思是在國富民強的太平盛世,帝王不必拘泥於世俗之禮,要敢於消耗錢財,敢於貪圖享樂。與此同時,我經常向皇上彙報,國家形勢很好,是大好不是小好,而且越來越好。聽了我的灌輸和彙報,皇上非常高興,也非常放心。就這樣,皇上不必為國事操勞,可以專心玩藝術享安逸。

皇上風流倜儻,愛好廣泛,做端王時就愛玩奇花異石,即位後癡心不改。為了滿足皇上的雅興,我於崇寧四年(1105)派朱勔到蘇州設立“應奉局”,專門在江南搜集奇花異石,組織“綱船”運送到京城,供皇上觀賞把玩;政和七年(1117),道士劉混康建言,京城東北角正處八卦的艮位之上,若能將其地勢墊高,皇上便有多子之祥,如果修建假山園林,國家必將繁榮昌盛。這個主意不錯,我和皇上都同意在那裏大興土木,果然地勢增高之後,皇上接連喜得皇子;之後,從全國抽調大量工匠和士兵,曆時六年建成了方圓十餘裏的園林——艮嶽。艮嶽建造非常精巧,亭台樓閣,奇峰異石,茂林修竹,飛禽走獸,應有盡有。如此美妙的園林,總是讓皇上賞心悅目,流連忘返。由於竭誠為皇上著想,精心為皇上服務,我們君臣相處非常融洽。有一次,皇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麵,把我比作齊桓公的賢相管仲,並且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卿乃朕之賢相,國之良臣。承蒙如此信任,老夫感激涕零,當即叩謝洪恩,並請皇上禦筆賜字,皇上龍顏大悅,揮筆以瘦金體寫下:朕之賢相國之良臣,還以草書落了款。隨後,我讓人把禦賜的墨跡裱好,做中堂掛在自己的屋內。

朕之賢相國之良臣,雖然隻有八個字,但一字千金,一句頂一萬句。有皇上這句話,老夫什麼都不怕。我是宰相我怕誰,皇上都對我言聽計從,還有什麼事情擺不平。宰相是否當得有權威,關鍵在於駕馭文武百官。因此,我十分重視官員的選拔和任用,牢牢掌握重要職位的升遷和考核權,切實把好用人關。原則上講,應當選拔忠於朝廷而且德才兼備的人,可是德和才看不見摸不著,沒有一個具體的尺度,特別是對於讀書人來說,哪個沒有熟讀聖賢書?哪個不能把仁義說得頭頭是道?哪個不會表態效忠皇帝為國出力?不過,這個原則要堅持,關鍵要靈活掌握。說白了,我蔡京所用的人,必須對我蔡京忠心耿耿,沒有什麼異心。像朱勔、王黼、梁師成、李彥、李邦彥、張邦昌這些人,對老夫非常敬重且順從,一切聽從我的旨意辦事,我就樂意為他們加官晉爵,有的一直扶到宰相位置上;至於兒子和親戚,該選用的還得選用,這叫做舉賢不避親。長子蔡攸給他一個節度使當當,小子蔡九到江州當知府鍛煉一下,女婿梁世傑讓他到北京大名府挑重擔,姻親胡師文做戶部侍郎比較合適。按照朝廷有關政策規定,獲得功名、為國立功或捐贈錢財的人,可以授予相應級別的官職(實職或虛職)。但是,實職官員的編數有限,符合條件的人那麼多,都按政策兌現不可能。所以要將政策和策略相結合,讓誰補缺,給誰升官,老夫心中有數,特殊情況下也可以破格提拔。像山東陽穀的西門慶,老夫過生日的時候,他送來許多珍貴的壽禮,如此孝敬老夫,老夫不會虧待他,封他一個山東提刑所副千戶(享受正五品官待遇)。

明眼人都清楚,盡管皇帝貴為天子,實權卻掌握在宰相手裏。無論文官或武官,也無論京官或地方官,要想混出大好的前程,不靠我蔡京提攜不行。人一旦擁有權力,別人自然向你靠近。在四度入閣拜相期間,老夫幾乎成為文武百官追逐的焦點,他們成天圍著你團團轉,指望你從權力的大鼎裏舀一羹湯給他們分享。逢年過節,老夫府邸更是門庭若市,實在應接不暇。每年老夫生日,各地官員從四麵八方進京,向我貢獻生日禮物,由於禮物眾多而且珍貴,必須組織專班押送,故稱作“生辰綱”。有一年,女婿梁中書進獻生辰綱,半路上被梁山泊草寇劫去了,真是膽大妄為,竟敢搶劫我的生辰綱。幾個小毛賊,居然在梁山泊聚眾造反,老夫本想派官兵徹底剿滅草寇,後來還是采納太尉宿元景的建議,用招安的辦法降服他們。一夥烏合之眾,成得了什麼氣候,下一道招安的詔書就消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