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相思鳥引出相思情 武技館招惹武技風(3 / 3)

吳素倚偎著王薌齋,王薌齋覺得心裏暖乎乎的,兩個人親親熱熱回到了家。剛時家門,隻見尚雲祥氣喘籲籲迎上來,說道:“哎呀,讓我等得好急,李瑞東老先生今天中午因患傷寒症去世了。”

王薌齋一聽,呀的一聲,手中的相思鳥籠掉在地上,“他隻有六十二歲呀!”

李瑞東靈樞運回河北省武清縣老家那天,北京的武術家幾乎都去了,人們懷著悲痛的心情為這位慷慨仗義的朋友的亡魂送行,這裏麵最傷感的是王薌齋,他心情格外悲痛,夾雜幾分沮喪。總統府的那場比武,他覺得對不起李老先生,追悔莫及。北京的武術家們一直送到南苑方才返回。

回到家裏,王薌齋感到一種莫名其妙的惆悵,他的眼前時常浮現李瑞東的麵影,他想起與他在中南海居仁堂內的情景,想起那日晚上與他同榻傾談,想起李瑞東的許多長處,眼淚潸潸而下。吳素貞見他一天沒有吃飯,心疼地勸他:“薌齋,你都是二十八歲的人了,凡事要想開一點,不要死鑽牛角尖,李老已經過世了,他最大的希望還是要你把中國武術繼承下去,成為傑出的一代武術家!”

王薌齋聽到子說到這裏,更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哇地痛哭起來……

王薌齋一連幾日沒有到陸軍部武技教練所,這幾日武技教練所出現一件奇事。門口掛的木牌不知被何人砸了,換了一塊,又砸了一塊……尚雲祥和劉文華一直追查了幾日,也沒下落。孫祿堂聽說了,立即趕到武技訓練所門前查看。他仔細地瞧了瞧被砸的木牌,在“武”字上突然發現了一個螳螂拳痕。孫祿堂說道:“肯定是山東螳螂拳的高手到了!”

徐樹錚從屋裏出來,聞聽此言,立即問道:“孫先生,這螳螂拳是怎麼個拳法?”

孫祿堂道:“到屋裏慢慢說。”一行人來到武技教練所的屋內,孫祿堂道:“螳螂拳是一種技擊性很強的拳法,它的創始人是明朝的大武術家王朗。王朗曾學藝於少林寺,後出遊江湖,一日在山林中,路遇奇人單通。單通天生通臂,左右兩臂相通。王朗與單通較量武藝,但是,三天三夜,王朗連單通之身都摸不到。王朗歇息於樹下,苦思破敵之法。正在這時,忽見一隻螳螂沿樹而下,以前足雙勾,撥草杜為戲,其雙勾上下左右靈運自如,勾砍片削,刁采閃漏,撲捉騰挪,頭正頸直,神氣貫頂;其後足穩而有力,神身相遂,悟其法,取其勢,意其形,用其巧,遂成為破敵之絕技。此後,王朗再與單通比武,單通一敗塗地。由此產生了螳螂拳。走七星步稱七星螳螂,出手於招數相連,似有梅花,稱為梅花螳螂,出手迅疾稱硬螳螂,以六合門路為根基,以內三合、外三合為定意,稱為六合螳螂。王朗的傳人魏三先生十分有名,他性情怪癖,寡言少語,他一生闖蕩江湖,長達六十餘載,是個飛毛腿,能日行八百裏,來去匆匆,毫無蹤影。魏三門徒眾多,其中有一位僧人深得其傳,後來師兄弟之間嫉賢,欲加害僧人,便向魏三讒言,誣說僧人妾自尊大,目無師父,意與魏三一決雌雄。魏三信以為真,決意與僧人比武。僧人再三哀求,發誓決無此事。但魏三聽信讒言,先入為主,根本不管僧人辯說,強令與僧人比武。僧人有口難辯,隻好應試。隻經三、五個回合,魏三猝發一拳,將僧人一拳擊出門外,重摔在地……”

尚雲祥急得一拍大腿:“這位魏三先生,真是不明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