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庫銘 讓“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1 / 3)

張庫銘 讓“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封底人物

作者:王中鴻 呂阜生

走進國內第一家“車型最全,品牌最多”的“銘瑞名車基地”,會被那些世界級豪車所驚歎。保時捷、寶馬、路虎、奔馳、奧迪、賓利、勞斯萊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在柔和的光照下,泛出金屬漆的弧光。置身於五光十色的豪車之中,還有那些中規車和美規車等國際知名品牌,衝擊著人們的視覺。

“銘瑞名車基地”創建人張庫銘站在一輛“奧迪Q7”前,向來訪者介紹說:“這是一款一百多萬元的車,現在已經降到九十餘萬。我們盡最大努力,疏通多個環節減少成本,使客戶買到心儀和滿意的車”。他說:“銘瑞名車基地銷售的車不但物美價廉,而且還有非常完備和恒久的全方位服務,按照6S的標準要求員工的日常工作,收效甚為明顯。”

在豪車如群、客戶如雲,競爭異常激烈的汽車時代脫穎而出,絕非偶然。曾幾何時,在人們眼裏頗有企業家氣派的張庫銘,隻是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青年。他經曆了一番艱苦卓絕、曲折坎坷的拚搏,終於建立起自己的汽車王國。

是玫瑰總會開花

張庫銘的家鄉在山東曹縣,村子同河南蘭考隔省相望,是個自古以來就十分貧瘠的地方。張庫銘自小家境貧寒,為了改變自己的處境,高中沒畢業就去部隊。在部隊的大熔爐裏,從思想和身心上都得到培養與鍛煉,是他一生難以忘懷的經曆。

回到地方後,他決定到北京發展。臨出家門時,父母語重心長的告誡他說:“為人做事不要總是想著錢,要勤謹勤快,不要偷奸耍滑,要想著怎麼給人幹好活兒。隻要把人家的事情辦好辦妥,誰還能虧待你呢?”這忠厚而質樸的話,成了他以後的座右銘。

張庫銘來到京城。他一無親戚,二無朋友,盲目的轉悠了幾天之後,來到北辰集團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開始從“車蟲”做起。當時這個行業像是散兵遊勇,沒有固定的老板,沒有固定的工資,沒有固定的崗位,隻有購車的客戶和川流不息的參觀者。在這如過江之鯽的人流當中,潛在著持幣購車的顧客,要擅於發現這些買車人。這需要眼尖、腳快和嘴甜,更要擅於觀察來客的神態和表情,撲捉他是買車來的、還是隨便轉轉的信息;然後就是毫不遲疑地迅速跟進,搶在其他“車蟲”之前“纏住”消費者,以廣博的專業知識,抑揚頓挫的語言和熱情而豐富的表情打動他們,願意讓你為他們服務。

市場越大競爭越激烈,有時甚至是殘酷的,因為競爭使汽車的利潤空間越來越狹窄。經常是折騰了一天,往往一無所獲,可是人卻累得倒在床上,就像死貓似的睡到天亮。醒來時,頭發懵、眼發花、渾身痛,想躺下再睡一覺,可是想到房租和飯錢還沒著落呢,一咬牙跳下床。張庫銘笑著說:那時候,知道我最想幹的是什麼嗎?睡它個八天八夜!

張庫銘是市場裏人盡皆知的、最勤快的推銷員,每天接待各色人等三十多撥。有人說,這家夥的腿真快,劉翔都追不上他。張庫銘說,這當中雖然需要一定的技巧,但更重要的是對客戶要有誠信,要有耐心,還要有熱情的心態。在這行業裏更能體現顧客是上帝、是衣食父母。如果顧客不搭理你,你還不死心,死纏爛打的追隨,他們善者像躲瘟神似的快速離開,凶的就會嗬斥、甚至罵你或動粗。就這樣馬不停蹄的連軸轉,一天最好的時候能夠談成兩撥生意,經常是嘴皮子起泡,鞋底磨穿,成交量卻空空如也。

艱辛對於創業的張庫銘來說算不了什麼,他早有思想準備,但使他苦惱的是,在當時新興的還不健全的汽車交易市場環境下,類似像他這樣的“北漂”,的確是吃了不少苦頭。現在再談起這些時,他淡然一笑。“天下還是好人多,不然的話,我就不會在市場裏立足。”有句諺語說“是玫瑰總會開花”,張庫銘的努力也終於得到回報。2004年,他接待了一個看似普通的客戶,由於他的真誠、熱情和周到的服務,感動了客戶。沒想到這是一位大老板,事後給了他一大筆訂單,成為他人生掙的第一桶金:共賺了五千多塊!

他拿到錢立刻跑到銀行,給父母寄去三千塊錢,然後叫了幾個平時要好的哥兒們,到附近他最向往的飯館,喝了個一醉方休。他從不吸煙、也不喝酒,但是那次卻破了例,而且喝得大醉,被朋友扶回出租屋……

張庫銘回味起這第一桶金,還有些自嘲:那時賺五千多塊就覺得是“有錢人”了,激動得好幾天夜不能寐。現在即便日進鬥金,也並沒覺得有什麼興奮的:咳,真是此一時、彼一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