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團圓還是大拷問?
一見
作者:郭元鵬
農曆新年越來越近了。新春佳節,聚會頻頻。曾經,穿新衣、走親戚、拿壓歲錢的過年方式是大家最盼望的,如今,麵對紛至遝來的關心,“80後”、“90後”們春節回家最怕被問什麼呢?調查顯示,年輕人過年就像“過劫”,他們最害怕的“春節大拷問”就是:“何時告別單身”,“賺得多不多”,“過得怎麼樣”?(1月9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辛辛苦苦一年了,遠離家鄉一年了,這些在異鄉天空飛翔的鳥兒們終於可以收攏勞累一年的翅膀了。在家溫暖的巢穴裏,他們多麼希望可以得到理解,得到寬容,得到幸福,在短暫的休憩後,積蓄更多力量,春節之後繼續去搏擊風雨,去翱翔藍天?
在短暫的歡聚時刻,父母的幾個“春節大拷問”當然是濃濃的關懷,但是,當父母的濃濃關懷成為烈烈火焰的時候,溫暖也就過度了,過度的溫暖就變成了炙烤,這種炙烤對於子女來說就是無邊的傷痛。
前幾天,《人民日報》的一篇文章掀起了一場大討論,那就是我們該如何關懷那些“沒臉回家的人”。固然“沒臉回家”是這些人自己的錯誤認知,但是,這種錯誤的認知裏是不是也有“春節大拷問”的陣痛呢?當“租個女友回家過年”已經不是一部電視劇的時候,當“租個男友回家過年”帶來性侵害的時候,當“沒臉回家的人”群體在變大的時候,為人父母者更應該思考的是,我們“春節大拷問”的溫情給孩子帶來的真的是溫暖嗎?
首先,“何時告別單身”要看愛情在哪裏。成家立業是每個人的美好期待,但是,這已經不是那個傳統的時代,不是靠媒妁之言就可以組合家庭的時代。沒有愛情的家庭不是幸福的,沒有愛情的婚姻也不會是幸福的,更是不道德的。年輕人的愛情觀和父母之間已經有了代溝,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家庭觀和愛情觀。再說了,能不能告別單身要看愛情在什麼地方,愛情來了結婚才能快了。
其次,“賺得多不多”不是成功唯一標準。賺的是多還是少,在這個時代已經不能成為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了。幹事業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有慢慢打磨的勇氣。這就猶如股票一樣,潛力股或許才是最好的選擇。對於子女來說,他們都還很年輕,他們需要首先打牢事業的基礎,有了好的基礎,才能有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壯闊。再說了,隻要努力了,隻要付出了,賺得少並不丟人,每個人的起點是不一樣的,不可能都成為可以悠閑喝咖啡的那群人。
最後,“過得怎麼樣”應成為子女小秘密。打拚的生活,當然會是艱辛的,為了幸福的未來,這群孩子願意去吃苦,願意去受累,這不正是我們想要看到的嗎?每一個人的心酸,都有著不同的痛點,子女不願意把心酸告訴父母有著多種多樣的原因。有的害怕父母擔心,有的不想揭開傷疤……作為父母何不給孩子們留下一個小秘密的權力?過大年,就別逼著孩子掀開痛傷的傷口了。
春節馬上就要到了,但願不再讓回家過年成為青年人的“春劫”,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單身不單身也要回家過年。不知道,在春節大拷問麵前,父母能得幾分。
責任編輯 駱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