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政要們以勇敢為全球反恐帶了好頭(1 / 1)

政要們以勇敢為全球反恐帶了好頭

一見

作者:李西梧

地球人恐怕一輩子也難以見到過這樣壯觀的場麵:40多位國際政要,其中包括法國總統奧朗德、德國總理默克爾、英國首相卡梅倫等相互挽著臂膀走在巴黎百萬遊行隊伍的前麵,與民眾一起表達對恐怖主義行徑的抗議,致敬巴黎恐襲事件中17位遇難者。

當1月11日出現在巴黎街頭的這一幕通過媒體報道出來後,全世界都為之震撼了。我們無從知曉什麼組織通過怎樣的方式,能將這麼多國際重量級的人物召集到一起,也不知道是怎樣的力量讓這些政壇“大鱷”走上街頭,光是他們無所畏懼、步履堅定,甚至帶著視死如歸的神情,就足夠令人無尚欽佩。要知道,這些國際要人平日單個出訪,那也是保鏢貼身、戒備森嚴、遠隔路人。而在百萬民眾的街頭大遊行中如此顯眼地走在最前麵去抗議最危險的恐怖主義,要具備多大的勇氣,麵臨多大的風險?

可這一幕是真實的。他們之所以走上街頭,是抗議恐怖主義,所以他們首先顯示自己不畏懼任何恐怖行徑。

外國政要與巴黎百萬民眾遊行抗議的,是1月7日中午發生在巴黎《查理周刊》編輯部的恐怖襲擊事件。當時兩名持槍歹徒闖入編輯部,朝正在開會的編輯、記者和畫家們開槍掃射,造成了包括警察在內的17人死亡,製造了自二戰以來巴黎傷亡最慘重的一次恐怖襲擊。

這件血腥暴恐事件通過媒體報道後,在全世界引起巨大的震驚。但說實話,在我們國家沒有引發太大的反響。盡管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二天即致電奧朗德,對於恐怖襲擊行為予以強烈譴責,向不幸遇難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同時指出恐怖主義是人類社會的公敵;盡管在北京三裏屯也有幾十位外國記者高舉“我是查理”的標語舉行了聲討活動。可對於廣大中國民眾來講,似乎覺得不過是每天新聞報道裏亂象頻生的恐怖襲擊中的一件,隻是這一次襲擊對象是一個漫畫周刊編輯部,射殺的是舞文弄墨的編輯記者,有些“與眾不同”而已。

如今抗議的事態發展到史無前例的規模,於我們很多人來講,的確是想象不到的。恐怖主義襲擊可謂年年有、月月有,多得都令人們已經麻木,乃至國內許多電視節目隻將恐怖襲擊事件作為滾動新聞來報道。那麼,這一次《查理周刊》為何能讓世界各國如此興師動眾,乃至大國總統都集合走上街頭?這真有些讓我們難以理解。

要是我們真的設身處地去深思,理解起來也不難。長期以來,世界各國習慣性地將恐怖主義根源指向極端民族主義和極端宗教。特別是美國“9.11”之後,更是發動了全球性的反恐戰爭,令許多地區的民眾家不成家、國不為國。而這種以暴製暴式的反恐,將不少民族、地區和群體人為地打上了恐怖主義烙印,受到排擠與歧視,加劇了民族、宗教間的相互仇視與敵對,使得反恐越反越多、越反越恐。

這樣的共識已經日漸為世界有識之士所認同,大家普遍認為,全球不管什麼國家、地區、民族與宗教,隻有緊密團結起來,消弭分歧,泯滅仇恨,才能真正締造世界的安寧與和平。這次《查理周刊》事件給了世界一個這樣的契機。因為殘忍槍殺在法律允許範圍內正當從業的編輯記者和漫畫家(盡管有些漫畫令信教者不爽),為人類所不容。無論什麼民族、宗教、群體,都會為這樣的惡行所不齒,因而獲得了一次能號召所有人團結起來,最大程度孤立和反對恐怖主義的良機。在這次40多位各國政要帶頭的抗議遊行中,連以色列總理和巴勒斯坦總統都能攜手並肩,就是遊行者要達到的真正目的。

中國人不太關心國外亂糟糟的事,但不可能對恐怖主義沒有切膚之痛。近年來,新疆不斷出現的暴恐事件,許多無辜被殘殺的生命,就足以令我們對恐怖活動深惡痛絕。就在筆者草就此文的時候,新疆疏勒縣又發生了暴恐襲擊,6名歹徒被擊斃。什麼時候我們的反恐也不光是戰鬥、戒嚴,而是上百萬、千萬人緊緊地挽起手來,大家心底裏共同發出“所有人,包括穆斯林、猶太人、基督徒、佛教徒,我們首先是人。沒有人應該那樣被殺死,沒有人!”

責任編輯 駱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