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視界

新華社新掌門蔡名照

在新華社幹部大會上,中組部副部長潘立剛受中央領導同誌委托,宣布中央關於新華社主要領導職務調整的決定:蔡名照任新華社社長、黨組書記。

對於蔡名照而言,此番接替李從軍出任新華社社長,可謂“回家”,1978年3月至2001年4月,他曾在新華社工作23年,曾任新華社副社長、黨組成員、常務副總編輯,其撰寫的《象形工藝珍珠研究成功》報道,曾獲首屆全國好新聞獎。

1970年年僅15歲時,他應征入伍,1976年初複員後,回到老家連雲港市,進入新海發電廠工作。“文革”結束後,他於1978年3月,進入新華社江蘇分社工作,自此開始了新聞工作生涯。當時,蔡名照主要負責科技領域的報道,是新華社較早專職從事科技報道的記者。“他(蔡名照)在宣傳科技成果、科技知識、科學家風貌等方麵取得了顯著成績。”新華社江蘇頻道發布的“政治名人”說。

1985年起,蔡名照走上領導崗位,擔任了7年新華社江蘇分社副社長、黨組成員、黨組副書記。這7年間,“蔡名照曾組織指揮了一係列重大突發事件的報道和重大戰役性報道,多次受到新華社黨組的通報表揚”。2001年4月,蔡名照離開工作了23年的新華社。2013年4月起擔任現職——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

“自信、客觀、詼諧,非常清楚媒體想要了解什麼”,一位多次跟蔡名照近距離接觸的香港媒體記者如此評價蔡名照。據媒體統計,除蔡名照以外,目前記者出身的省部級及以上高官至少還有6人。

央視意甲名嘴張慧德去世

央視意甲直播顧問、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資深意大利語專家張慧德因病去世,享年76歲。作為意甲進入中國銀屏的第一代解說員,張慧德、張路和韓喬生被球迷們稱為解說意甲的“三駕馬車”。張慧德本人亦被稱譽為“中國的意甲啟蒙人”,為中國球迷打開了一扇窗。在資訊不夠發達的當時,張慧德利用精通意大利語以及記者的優勢,經常在直播前介紹比賽背景,在比賽時利用電話直接詢問意甲即時比分,並且為球迷提供了意大利的曆史背景、風俗文化、城市特色、人文理念、經營管理等內容,曾被稱為“意甲傳教士”和“中國的馬可·波羅”。

“紅頂商人”王征敗走香港亞視

五年前,“紅頂商人”盛宣懷的後人、內地富商王征入主香港亞視,宣稱要將其打造成為“亞洲的CNN”。如今,卻因股東之爭、營運失敗而欠薪數月、陷入破產邊緣,王征有意就此全身而退。五年前宣布投資亞視時,王征曾說,長期目標是用20年的時間,把亞視鍛造成“亞洲的CNN”;中期目標是做香港有良心的電視台;短期目標是扭虧。在王征的構想中,亞視會以新聞為主、發展新媒體,深耕大陸珠三角和澳門地區,要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革,不然達不到目的”。然而,事與願違,5年過去,曾經躊躇滿誌的王征,隻能麵對失意的結局。

高滿堂蟬聯國內“編劇首富”

2014年12月第九屆作家榜在成都發布。在“編劇作家榜”中,高滿堂以年收入2250萬元蟬聯“編劇作家榜”榜首,再次成為“編劇首富”。2013年,他曾以3000萬元薪酬排名“編劇作家富豪榜”榜首。不過,在他看來,外界的標簽與價碼都不是他看重的,這個所謂的收入第一,遠不如《老農民》在北京衛視播出收視第一值得他欣慰。高滿堂認為,電視劇不該偏離土地和人民,作品是作家的立身之本,要寫出好的作品,必須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高滿堂曾獲金鷹獎、飛天獎的最佳編劇,代表作品是《闖關東》《錯愛》《北風那個吹》《溫州一家人》《老農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