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浩氣留大漠(3 / 3)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一輪明月冉冉升空。

餘虎思率領將士從喀城東大道進攻。

城中守敵王元林無心戀戰,一邊放火燒城,一邊逃跑。

“哪裏逃?”妙哉從城頭跳下,一腳把王元林踢於馬下,又憤起一掌,把王元林打昏。

敵人沒了頭領,一時大亂,慌忙退卻。

“看你們往哪裏退。”餘虎思騎兵合勢圍攻,將敵軍全部殲滅。

伯克胡裏聞訊,匆忙帶領城西北數千騎趕來救援,正遇到黃萬鵬從北麵殺來,喀城的何步雲也出擊助勢。伯克胡裏一下子抵擋不住,匆忙打開西門,狂奔而出,與城外殘匪合流,向西往俄羅斯逃竄。

“喀什噶爾遂為我軍克複!”劉錦棠興奮地大呼。

蕭嬋娟說:“小尼預料,官軍克複喀城後,其餘各城敵軍已群龍無首,內部分化,喪失鬥誌,將軍應趁其不備,迅速出擊!”

“對,我不等張曜部隊啦!”劉錦棠說了一句,立即率領隊伍從瑪納巴什直搗葉爾羌和英吉沙爾。

“清軍來了,快逃命呀!”葉爾羌的殘匪棄城逃散。

守衛英吉沙爾的殘匪還準備抵抗。

掃帚僧一躍上了英吉沙爾城牆,一掌把旗杆砍斷,並且站在城門樓上大聲喊話:“伯克胡裏已經敗走俄羅斯,你們還不快快逃散,還等候什麼呀?”

“咱們的領袖都逃了,這仗還打什麼呀!”一夥殘匪互相議論著,也紛紛逃散了。

攻克了葉爾羌和英吉沙爾兩座城池之後,劉錦棠又派遣董福祥部收複了和闐。從此,新疆南八城也全部收複。

蕭嬋娟站在大漠,深情地感歎:“淪陷十三年之久,麵積160萬平方公裏的新疆,除了西北部的伊犁地區外,已全部回歸祖國的懷抱。善哉!善哉!”

左宗棠也站在大漠,十分滿意地說:“南疆底定,以事論功,原周秦漢唐所未見。蓋此次師行順迅,掃蕩數萬千裏,克名城百數十計,為時則未滿兩載也!”

栗晅感歎:“這是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取得的對外戰爭的勝利呀!”左宗棠自豪地問:“你知道為啥能如此嗎?”

蕭嬋娟說:“請大人賜教!”

左宗棠一捋花白的胡子說:“決機製勝全在緩進急攻的正確策略,還有是執行了正確的民族政策,因而受到了各族人民的擁護。賊以其暴,我以其仁;賊以其詐,我以其誠。不以多殺為功,而以妄殺為戒。故回部安而賊黨摧,中國服而外夷畏耳。當然,收複新疆是正義的事業,是全國人的所向,得到漢、回、維、蒙全國各族人民的支持,這是迅速取得勝利的最根本的原因。”

“善哉!善哉!”蕭嬋娟不禁大聲稱讚,“大人作為西征統帥,指揮決策,用兵籌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取得勝利,確實是備曆艱辛。”

坐在一側的福克也讚歎:“爵相年已古稀,心猶少壯,經綸蓋世,無非為國為民;忠貞丹心,中西恐無其匹。愛民猶如赤子,屬員禁絕奢華,居恒不衣華服,飲食不尚珍饈。如此豐功偉業,猶不改儒生氣像。”

左宗棠說:“君子做官,是為國家的利益做事,而不是為私利。我不願留財產給子孫,是恐怕給他們添麻煩,反害了他們。”

栗晅說:“此時,勤政殿內可能正為大人論功吧!”

晴空萬裏,風和日麗。紫禁城內一片歡騰。

朝廷中上自兩宮太後,王公大臣,下至各級官員,也都興高采烈。

勤政殿內正在論功行賞。一些王公大臣認為左宗棠功勞極大,可按照道光年間長令平定入侵新疆的叛匪張格爾封公的例子,封左宗棠為一等公爵。

慈禧太後說:“漢人封爵,誰也不能超過曾國藩。曾國藩克複金陵,隻封了一等候,左宗棠是曾國藩所薦,他所用得力的湘營原是曾國藩的老部隊,將領劉鬆山也是曾所舉拔,如左宗棠封公,那麼從前封曾國藩就太薄了。”

小皇帝說:“欽差大臣大學士陝甘總督左宗棠籌兵籌餉,備曆艱辛,率能謀出萬全,行功迅奏,著加恩由一等伯晉為二等侯。”

詔書很快下達給左宗棠。

左宗棠對爵位的興趣並不很高,兩次上疏辭謝。

詔報不準:“兩次陳請,固非飾讓鳴高,而賜爵酬庸,朝廷亦當有以示勸。仍遵前旨,毋再固辭。”

“大人,不要再陳辭了。”栗晅勸說。

左宗棠說:“自古王公今安在?一懷黃土草沒了。什麼爵位?皆身外之物也!”

栗晅說:“當喀什噶爾收複時,殘敵逃入了俄國,劉錦棠準備進入俄境搜捕。您看妥嗎?”

“不能入俄境搜捕!”左宗棠說,“立即製止劉錦棠,這違反國際準則,會惹起事端,於我國不利。”

“好,我立即去辦。”栗晅答應了一聲。

左宗棠命金順致信給俄國邊境土耳其斯坦總督,要求兩件事,一是歸還伊犁,二是交還殘敵,並允許以重金酬報。同時報請總理衙門,照會俄國公使,按原定條約交還伊犁。

“下官這就去辦!”金順說了一聲,領命而去。

左宗棠興致勃勃,十分自豪,情不自禁地吟了《沁園春》一首詞:

一介書生,橫馬戈壁。捋須天山。笑兜鍪夕解,寒霜掛鬢;翎根乍脫,幸無箭斑。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仍在千旗萬馬間。仰望眼,收複此瀚海,談笑揮鞭。幾曾揮戈拔鞘,圍點打援。運籌帷幄,秦漢也鮮。毳幕秋風,龍吟虎嘯,西征烈烈金鐵寒。問長劍,有幾多小醜。抱頭鼠竄?

一夥人拍手稱讚:“這首詞,感天地泣鬼神!”

西伯利亞的寒流不斷襲來。

福克說:“俄國總督收到信,久久不回答,並且收容殘敵,揚言要進兵伊犁東北方向的精河。”

前線將士十分氣憤,紛紛要求進入俄境殲滅頑敵。

妙淑說:“我曾潛入俄國總督府,知道其虛張聲勢,不敢用兵。其收容殘敵,明顯是不懷好意,將要唆使和支持殘敵不斷進犯邊境,達到長期霸占伊犁的目的。”

“是呀!”左宗棠略表讚成,接著又語重心長地說,“中國收回伊犁不會很容易,必須以武力為後盾,以交涉為先行,釁不可由我開,以免使俄人有了借口。你們看,中俄接界長達一萬多裏,除了西北還有東北。現在西征軍固然兵威已盛,欲戰即戰,何所顧忌?但是應有全局觀念,如敵人從東北進攻我國,則防不勝防,兵事將無了期!與俄國這樣的大國開戰,必須慎之又慎,不到萬不得已不能訴諸武力。”

劉錦棠騎著一匹馬,匆匆奔來。

“錦棠,有啥情況?”左宗棠不安地問。

劉錦棠說:“目前,英俄兩國在新疆邊境發生了衝突,英國唆使布噶爾部族人奪占了俄國邊地達爾瓦斯和哈拉替艮兩城,俄國抽調了駐中國邊境部隊去應戰。這是一次絕好的機會,應該立即派兵,趁機收複伊犁。”

“噢!”左宗棠鬆了一口氣說,“俄國與英國時有嫌隙,俄國倚仗國大,英國自恃兵強,各不相讓。我們現在最好的方略是靜觀其變,不宜輕舉妄動。自己要發奮圖強,作好積極準備。不僅對俄國和英國要如此,這也是對待所有鄰國的一個原則。”

一陣大風吹來,搖擺著幾棵新疆楊樹。

蕭嬋娟心潮起伏,隨口吟了一首《卜算子》:

小燕幾曾來,戈壁少鮮花。一彎沙灘聚飛絮,野兔作臥榻。彈淚別春風,把水澆樹杈。待到凱旋再見時,大漠任叱吒!

“好詞!好一首《卜算子》!”左宗棠聽了,隨口稱讚。

“獻醜了!”蕭嬋娟微微一笑說。

左宗棠看著蕭嬋娟的微笑,感到更加迷人,不禁說:“渾源山美,水美,人更美啊!”

蕭嬋娟抬頭看了一眼天色,又微笑著說:“我給大人講一個故事。”“好呀!快講吧。”一夥人說。

蕭嬋娟娓娓講開了:“太陽快落山了,康熙牽著馬,翻過翠屏峰,進了離懸空寺不遠的黃土坡村,看見村頭正有一少女推碾碾米。少女長得十分俊美,康熙望著少女,心想,難怪人們都說渾源出美女,真是名不虛傳,不由詩興大發,吟了一首詩。”

“吟了一首什麼詩?”左宗棠問。

蕭嬋娟一擺架子,模仿著康熙的樣子,吟開了:

手牽駿馬過黃莊,

偶見佳人碾米糧。

一雙玉腕杆頭托,

兩隻金蓮裙底忙。

汗流粉麵花含露,

塵撲蛾眉柳帶霜。

試問這般風流女,

嫁與誰家田舍郎。

“吟得不錯呀!”一些人大聲稱讚著,又關心地問:“有結果嗎?”“康熙吟完,上前搭訕,暗訂終身。”蕭蟬娟接住講了事情的結果。“好!”一夥人說了一聲,又提出要求,“再講一個吧!”

蕭嬋娟說:“小尼不敢班門弄斧了,請學富五車、才高八鬥的左大人吟一首詞吧!”

“好!”左宗棠欣然允諾,看了看天色,便吟了一首《定風波》:

風吹枯草卷頹垣,烏鴉隨軍出玉關。沙塵襲來滿眼淚,難堪。角聲嗚咽人心酸。拐彎遙望不見尾,蹁躚。舉鞭向前氣浩然。嚴霜直往胡眉掛,誰看。幾點斷壁夕陽間。

“侯爺,好詞呀!”一夥將領大聲稱讚。

一匹快馬來報:“安集延敵酋阿裏達什率領一百餘人竄入邊境,到達英吉沙爾卡外,又糾集布魯特頭目阿布都勒哈馬,準備偷襲喀什噶爾。”

左宗棠立即命令:“劉錦棠前去處置。”

“我這就去辦!”劉錦棠答應了一聲,立即上馬而去。

蕭嬋娟說:“我帶領懸空寺尼姑也去看一看,也好一起禦敵!”“要多加小心!”左宗棠吩咐了幾句。

“沒關係!”蕭嬋娟說了一聲,與妙淑一起,一閃而去。天高雲淡,北雁南飛。

阿裏達什率領一夥殘匪行至金山。

“打!”埋伏在金山後邊的羅長祜一躍而起,下了命令。

一陣猛打,敵人倒下一大片。阿裏達什不知何故,驚慌應戰。

“不能讓敵人逃了!”蕭嬋娟喊了一聲,也帶領三百多名懸空寺小尼姑圍了上來。

阿裏達什一看中了埋伏,率領餘黨衝出包圍圈,逃到烏什阿依他溝。“哪裏逃?”掃帚僧喊了一聲,衝在了前頭。

阿裏達什舉槍把掃帚僧打倒。掃帚僧的身上流出了鮮血。

嬋娟忙上前,扶起掃帚僧,關心地說:“你要挺住,我背你去療傷。”

掃帚僧把一條白絹交給蕭嬋娟,斷斷續續地說:“這是天書的一部分,你收下吧!”說完,頭一低,圓寂了。

蕭嬋娟用劍掘了一個坑,把掃帚僧的屍體掩埋好,然後展開白絹觀看:

。。。。。。。。。。

。。。。。。。。。。

。。。。。。。。。。

。。。。。。。。。。

。。。。天。。。魚世

幾在把紀理草手。。。

。。。。。。。。。。

。。。。。。。。。。

。章。。。。。。。。。

。。。。。。。。。。

。。。。。。。。。。

。。。。。。。。。。

。。。。。。。。。。

。。。。。。。。。。

。。。。。。。。。。

。。。。。。。。。。

。。。。。。。。。。

。。。。。。。。。。

。。。。章而。。。。

。。。。。章。。。。

。。。。。。。。。。

。點。。。。。。。。

。。。。。。。。。。

。。。。。。。。。。

。。。。。。。。。。

。。。。。。。。。命

。。。躍上童網俯休笪

孤足。。。。。。。。

。。。。。。。。。。

。。。。。。。。。。

。。。。。。。。。。

。。。。。。。。。。

。。。。。。。。。。

。。。。。。。。。。

。。。。。。。。。。

。。。。。。。。。。

。。。。。。。。。。

。。。。。。。。。。

。。。。。。。。。。

。。。。。。。。。。

。。。。。。。。。。

不。。。。。。。。。

。。。。。。也。。難

。。。。。。。。。。

。。。。。。。。。。

。。。。。。。。。。

。。。。。。。。。。

。。。。。。。。躍誰

拍裏首誇河。。。。。

。。。。。。。。。。

。。。。。。。。。。

。。。。。。。。。。

。。。。。。。。。。

。。。。。。。。。。

。。。。。。。。。。

。。。。。。。。。。

。。。。。。。。。。

。。。。。。。。。。

。。。。。。。。。。

。。。。。。。。。。

。。。。。。。。。。

。。。。。。。。。。

。。。。。精。。。。

。。。。。。。。。。

。無。。恐。。。。。

。。。。。。。。。。

。。。。。。。。。。

。。。。。。。。。。

。。。。。。。。。。

。。。兒能手洋而。。

。。。。。。。。。。

。。。。。。。。。。

。。。。。。。。。。

。。。。。。。。。。

。。。。。。。。。。

。。。。。。。。。。

。。。。。。。。。。

。。。。。。。。。。

。。。。。。。。。。

。。。。。。。。。。

。。。。。。。。。。

。。。。。。。。。。

。。。。。。。。。。

精。。。。。。。。。

。。。。。。。。。。

。。。。。。。。。。

。。。。。。。。。。

。。。。。。。。。。

。。。。。。。。。。

。。。。。。。。般強

。。。。。。。。。。

笑洋回。。。。。。。

。。。。。。。。。。

。。。。。。。。。。

。。。。。。。。。。

蕭嬋娟一邊看,一邊流淚,眼前浮現出許多往事。一陣馬蹄聲,打破了蕭嬋娟的哀思。

蕭蟬娟收藏起了白絹,揩幹淨身上的灰塵,又去戰鬥。

“打!”張曜喊了一聲,指揮人馬衝殺,把阿裏達什斬首。

“快逃!”阿布都勒哈馬十分驚慌,說了一句,緊提馬韁,趁著夜色翻山越嶺逃跑了。

“哪裏逃?”蕭嬋娟展開輕功,緊緊追趕。

天色漸漸亮了,一片晨光灑在大漠上。

阿布都勒哈馬一鬆韁繩,站在山坡上,回頭一看,追來的原來是一名女子,婀娜的身姿,披著一襲淡黃色袈裟,不禁膽子又大了起來,大聲問:“你是何人?”

蕭嬋娟說:“懸空寺主持妙嬋也!”

“你為何緊追我呢?”阿布都勒哈馬下了戰馬,拔出腰刀,上前幾步,橫眉冷對。

“罪過!罪過!”蕭嬋娟低吟一聲,又幹脆地回答:“隻因為你是侵略者!”“哈哈,我倒要看看你有多大本事。”阿布都勒哈馬冷笑著,走到蕭嬋娟跟前,仔細看了看又說,“呀,還是個大美人啊!”

“你少廢話,乖乖到左宗棠大人那裏投降去吧!”蕭嬋娟說著,雙目凝視,寒光閃爍。

“你休想!”阿布都勒哈馬說了一句,揮舞腰刀,便向蕭嬋娟砍來。

蕭嬋娟身子一閃,扭腰一掌,把阿布都勒哈馬擊倒。又上前幾步,把阿布都勒哈馬踩在腳下,大聲問:“你還要為非作歹嗎?”

一團烏雲飄來,遮住了初升的紅日。

一個人鬼鬼祟祟,躲在一棵大樹後,輕輕舉槍,慢慢瞄準,緊扣槍栓。“叭”的一聲槍響,一顆罪惡的子彈打在了蕭嬋娟的後背上。

蕭嬋娟鮮血直流,漸漸倒了下去。

“父親,快走!”那個人匆匆忙忙跑到阿布都勒哈馬身邊,說了一聲,背起阿布都勒哈馬,上馬就逃。

“妙嬋姐姐,你在哪裏?”妙淑帶領著一夥小尼姑跑了過來,找見了蕭嬋娟,一邊往起抱,一邊大聲叫,“妙嬋姐姐,你醒一醒!”

西風吼,戰馬嘯。

鵝毛大雪在天上亂飄,在地上亂滾。

妙淑熱淚橫流,懷裏抱著蕭嬋娟,慢慢地在大漠裏走著。

蕭嬋娟慢慢地睜開眼,斷斷續續地說:“回——懸空——寺!”說完,頭一歪,圓寂了。

大漠冷落,飛沙走石,人煙稀少,一片荒涼。

左宗棠率百官在路邊祭奠:

嗚呼嬋娟,伊生而為英,死而為靈;八境如一,物我交融,大智報國,笑對人生,以柔克剛,以退為進,榮辱毀譽,從不上心,身如不係之舟,一任流行坎止;求道不拘形式,心悟即可成佛。伊笑天亦歡,伊哭天亦泣。慧玄此處無生死,意隨適風自然清。大智大勇作依憑,隻留正氣滿乾坤。

嗚呼嬋娟,吾不見伊矣,無奈傷心。伊軒昂磊落,突兀崢嶸,而埋葬於恒山北麓,化為金玉之精,生蒼鬆千尺,產紫芝而九莖。盡管荒煙野蔓,荊棘縱橫,風淒霜下,走嶙飛螢,能見牧童樵叟,善男信女,歌詠而上下,此自古英雄亦皆然兮。雖知如此,而念伊早年圓寂,悲涼悽愴,不覺臨風而隕涕,哀哉尚饗!

左宗棠祭奠後,把為自己準備的紅木棺材送給懸空寺尼姑,盛殮了蕭嬋娟。又給朝廷寫了奏章,上報蕭嬋娟的功績。

一夥人抬著蕭嬋娟的靈柩,緩緩前行,上了恒山。

光緒皇帝接到左宗棠的奏章,深受感動,提禦筆寫了“嶽靈普照”四個大字,並下旨治成金匾,派翁同龢帶領欽差,送上懸空寺。

一夥尼姑跪接聖上禦匾,隨後掛在了恒山的門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