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長壽是人類長久以來的夢想。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過有品質的健康生活,不僅對個人和家庭有著重要意義,對於整個社會也具有重大的貢獻。而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飛速發展,不但給健康養生這一古已有之的願望提供了更為堅實的現實基礎,更注入了不竭的動力來源。
44.什麼叫做“老年人”?
按照聯合國的規定:六十歲以上的人稱為老年人。在我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保健事業的發展,我國人口年齡構成的總趨勢將是老年人數所占的比例不斷上升。據權威部門在2000年的統計報告,我國老年人數已超過一億。
醫學進步已使老年人口增加成為世界性的一個新動向。根據聯合國公布資料,到200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已有五億九千萬。再過四十年,老年人口將占世界人口的13.7%,換言之,每七八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據美國戶口局的統計,1980年美國老年人口(指65歲以上)為2440萬。估計到2030年將為5500萬,將占人口總數的14%~22%(依今後的生育水平而定)。
因此,有的人口專家認為:二十一世紀已是“老齡化”的時代。早在20世紀的1982年,聯合國在維也納召開了一次規模盛大的國際會議,研究了人口老齡化問題。會議製定了保障老年人權利及社會發展的國際行動計劃,在保健方麵提出了要研究飲食保健,營養因素對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影響。顯然,老年學的研究已提到重要的日程上來了。
尊敬老人是我國傳統的道德觀念,在社會主義社會中老年人受到全社會的關心和愛護。我國自古以來就重視老年人的飲食保健,並且認為飲食保健是老年人能享受天年的重要因素之一。
據物理學的理論和實際調查證明:人的天年大概能活到近百歲或更長。大多數人則由於各種原因,特別是疾病的折磨,過早地失去了生命。講究飲食保健,關注吃的科學,必將在維持健康、延緩衰老、防治疾病等方麵發揮積極的作用,使老年人歡度晚年。為此,《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於1996年8月29日通過,由國家主席江澤民發布第七十三號主席令,自1996年10月1日施行。這部保障老年人權益的法律共六章五十條。
第一條:為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發展老年事業,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美德,根據憲法,製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老年人是指六十周歲以上的公民。
第三條:國家和社會應當采取措施,健全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製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參與社會發展的條件,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第四條:國家保護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權益。
老年人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有享受社會發展成果的權利。
禁止歧視、侮辱、虐待或者遺棄老人。
第五條……
值《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頒布之後,國家衛生部於2008年1月15日又頒布《中國老年人膳食指南》之時,筆者撰寫了《中老年長壽飲食保健導向》科普讀物,以期對老年人自我認識,自我保健,吃得健康,吃出健康長壽有所幫助。
45.怎樣認識人的壽命天年?
人類生命的長短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遺傳是第一性因素,是內因。一個人的天年是由他或她的遺傳基因安排的;其他的是可以直接、間接影響遺傳基因及新陳代謝和免疫功能的一切外在因素,包括各種生理的、心理的、環境的、社會的和本人飲食起居、生活習慣等等一切外因。凡能順應控製人類壽命的自然規律的人,其機體的代謝運轉必屬正常,其體內各器官功能的穩定性必高,其壽命即有可能達到或接近遺傳基因賦予他或她的天年,反之,必然招致短命。
(1)認識“天年”與“壽命”的概念
壽命,通常是指人生命活動存在於自然界全過程的時間,是以365天為一年進行計算的。人的壽命=先天遺傳基因+大自然生態環境+後天飲食保健。
我國古代提出:“天年”、“壽命”之概念。現存最早的醫典古籍《黃帝內經》上說:“盡其天年,度百歲而去”。意思是指人物的自然壽命是100歲。古籍《尚書》說:“一曰壽,百二十歲也。”意思是指人活足120歲才能稱之為“壽”,否則即為“夭”——短命了。漢·王充亦曰:“強弱夭壽,以百歲為度,不足百歲者,氣自不足也。”由此可見,古人認為人的壽命應是100~120歲的天年。這與現代科學家的推算認定大致相同。
現代科學家通過對人類自然壽命進行的長期探索與研究,認為人的自然壽命大致有以下幾種推測結論:
①哺乳動物的生長成熟期為13~15個月;人的生長成熟期為13~15歲,相當於動物的8~10倍,據此推算人的自然壽命應當是104~150歲。
②根據人體細胞分裂代數推算:動物的自然壽命相當於細胞分裂的極限代數和乘以分裂周期。人類細胞分裂代數為50次,平均每次分裂周期為2.4年,據此推算人的自然壽命應當是120歲左右。
③根據變異係數推算,自然界在發展運動過程中,其結構或組織進行一次變異所經曆的時間間隔規律為15.15的係數遞增。人類的自然壽命相當於懷孕期266乘以15.15為11年,再乘以15.15,大約167年,據此得出人的最高壽命可以到167歲。
(2)認識人的生命之活動期
一位生命學科學家研究報告:
①嬰幼兒生命期(百天~6歲,是細胞發育階段)。
②幼少兒生命期(6~12歲,是生命的發育成長階段)。
③青少年生命期(12~24歲,是成長成熟階段)。
④青中年生命期(24~48歲,是成家立業階段)。
⑤中老年生命期(48~66歲,是生命旺盛階段)。
⑥老翁年生命期(66~84歲,是更年老化階段)。
⑦翁壽性生命期(84~100歲,機體衰弱階段)。
⑧老壽仙生命期(100歲以上,是生命枯竭階段)。
這八個生命運動期,可推算出人的壽命應該是100歲左右。既然古今中外的科學家一致認為人的壽限之高限在100歲以上。那麼,目前世界上大多數人未達到預期極限壽命,尤其是有著生命記載的上古時期,人的平均壽命更是低得可憐。
(3)認識曆代人類平均壽命的統計結果
①原古石器時代社會人均壽命19歲。
②青銅器時期21.54歲。
③16世紀27.5歲。
④18世紀28.5歲。
⑤1801~1880年為35.6歲。
⑥1901~1910年為44.8歲。
⑦1924~1926年為56歲。
⑧1970~1980年為77.3歲。
以上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人口平均壽命統計數據。下麵是中國專家統計的曆代人口平均壽命資料:
①夏商時期不超過18歲。
②周、秦、漢為20歲。
③唐代為27歲。
④宋代為30歲。
⑤元、明、清代為33歲。
⑥中國建國前為35歲。
⑦建國後(1957年)為57歲。
⑧1981年為68歲。
⑨1985年為68歲。
⑩1990年為70歲。
2002年為74.3歲。
(4)中國百歲老人知多少
據1982年中國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國百歲老人共有3765人,每10萬人口中占0.37人。其中少數民族的百歲老人最多,每百萬人中就有21.7人,而漢族僅有2.5人,其具體分布是:新疆865人,西藏46人,青海50人,海南65人,廣西394人,廣東459人,遼寧51人,吉林29人,黑龍江29人,陝西21人,山西6人。
新疆是全國百歲老人最多的省區,平均每百萬人口中有66名百歲老人。全國23%的百歲老人居住在新疆。國家自然醫學會把中國新疆列為世界第四長壽鄉(世界第一個長壽鄉是前蘇聯的高加索地區,第二個長壽鄉是南美的維利巴姆,第三個長壽鄉是巴基斯坦的罕薩地區,中國廣西巴馬縣被確認為世界第五個長壽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