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初布什一就任總統,就大力鼓吹NMD,並聲稱將“按照自己的時間表”來決定何時退出阻礙建立這一係統的《反導條約》。由於遭到國際社會以及國內不少人的反對,布什政府改變“硬手法”,而運用“軟招”,迂回遊說歐洲盟國,同時與俄羅斯展開談判。“9·11”事件發生後,布什立即抓住機會,強調美國麵臨著隨時被襲擊的危險,因此,需要建立導彈防禦係統。2001年12月13日上午(北京時間13日晚),布什在白宮正式宣布,美國退出1972年與蘇聯簽署的《反彈道導彈條約》,並稱美國已將此決定通知了俄羅斯。根據該條約規定,布什的這項決定將在6個月後正式生效。2002年6月13日,美國正式退出了《反導條約》,同時,布什呼籲國會盡快批準在2003財政年度國防預算中撥款76億美元用於發展國家導彈防禦係統(NMD)。6月13日晚,美國軍方又一次進行了海基反彈道導彈試驗。在試驗中,美軍從太平洋上的“伊利湖”號宙斯盾導彈巡洋艦上發射了一枚攔截導彈,成功地擊中了一枚8分鍾前從夏威夷考愛島發射的目標導彈。6月15日,美軍在阿拉斯加州的格裏利堡舉行一個破土動工儀式,一方麵是開始興建6個攔截導彈的地下發射井和相應的通訊設施,另一方麵是為了慶賀美國退出《反導條約》。顯然,美國建立NMD的步伐已經真正開始。按照計劃,美國是想通過部署陸基、海基、空基導彈,構織一張風雨不透的“天網”,以防止來自世界任何地區的導彈襲擊。據估計,以後4年中,美國研發導彈防禦係統的費用將高達300多億美元。到2015年,此項費用將達到640億美元。
美國已經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常規軍事力量和核力量,並且在世界各地有自己的軍事基地,那麼為什麼美國還要不顧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而一意孤行地建立導彈防禦係統呢?依據美國的戰略邏輯,這是由冷戰以後美國麵臨的不同於冷戰時期的安全環境所決定的。冷戰結束以後,來自於蘇聯的威脅消失,雖然美國擁有了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庫和最強的常規軍事力量,但是美國並沒有認為自己的安全形勢從根本上得到改善,而是麵臨著比冷戰時期更為不可琢磨和難以預測的安全威脅。其中核武器與導彈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被美國認為是冷戰後時代麵臨的重大安全威脅。“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有可能擴散,對美國構成直接的軍事威脅,是美國21世紀麵臨的危險之一。”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資料顯示,現在有20多個第三世界國家有彈道導彈計劃,尤其是被美國列為無賴國家的朝鮮、伊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已經擁有了一定的導彈技術。在美國看來,當這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被所謂無賴國家掌握以後,對美國的安全威脅更大。因為這些國家的領導人在美國看來是不理智的,這些國家的政體是非民主的、集權的,他們可能隨時因為某些“不可理解”的原因而使用這些武器。1998年,美國國會成立了一個跨黨派的彈道導彈威脅委員會,主席就是布什政府的國防部長拉姆斯非爾德。該委員會經過調查,認為伊朗、朝鮮、伊拉克等無賴國家完全有可能隨時用彈道導彈對美國發動襲擊。因此,不讓無賴國家擁有核武器是冷戰後美國的一項關鍵性利益。因為,雖然美國有裝備精良的常規軍事力量存在,但是,美國認為依賴非戰略性核武器在區域衝突中阻止敵人使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草率態度是非常危險的。對於孤注一擲、橫行不法的國家或恐怖分子,美國不能也不應該指望這種威懾力量有多可靠。美國認為隻要像朝鮮、伊拉克這種構成“區域”威脅的國家發展並部署洲際導彈,就必須讓美國領土,包括離可能發射場所最近的夏威夷和阿拉斯加具有防禦彈道導彈襲擊的能力。所以,美國領導人多次強調,為了對付來自朝鮮等無賴國家或恐怖分子的導彈威脅,必須部署導彈防禦係統。美國政府的理論是,如果美國能夠攔截來自無賴國家的幾十枚導彈,潛在的侵略者就會因為懷疑進攻性武器的效力而變得更加聽話,或者降低這些國家對美國發動軍事襲擊的冒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