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國際組織概述(2 / 3)

三、國際組織的種類

當前,世界上國際組織數量眾多,宗旨各異。按照不同的標準,國際組織可以做如下分類:

1.按照組織成員的身份構成來劃分,可以分為政府間的(或稱國家間的)國際組織和非政府間(或稱民間的)的國際組織

政府間國際組織由主權國家和政府構成,擁有國際法主體地位,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可以與主權國家一樣,在國際社會中享受權利,承擔義務,並對成員國有一定的約束能力,一般能在國際社會和國際事務中發揮重大影響。如聯合國、歐盟、世界貿易組織等。非政府國際組織是由非官方的民間團體或個人構成的跨國機構,它們一般不具有國家特性,如綠色和平組織、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等。但是這類組織宗旨廣泛,幾乎涉及人類社會的所有生活領域,在數量上占國際組織總數的90%以上。近些年來,非政府國際組織在國際關係中的影響正在不斷擴大。我們應注意加以研究。

2.按照國際組織成員的構成範圍來劃分,可以分為普遍性國際組織和區域性國際組織

普遍性國際組織是對一切國家都開放的,各國均可以加入成為其會員的國際組織,最重要的普遍性國際組織是聯合國。區域性國際組織隻包括國際社會某一部分國家,隻對具有某種共同特性的國家開放,如美洲國際組織、歐盟等。

3.按照組織宗旨和職能來劃分,可以分為一般性國際組織和專門性國際組織

一般性國際組織具有廣泛的職能,包括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及文化方麵的活動,如聯合國、東南亞國家聯盟等。專門性國際組織限於某一特定領域,具有單一的宗旨和專門化的職能,是以某種專業技術活動為主的組織,例如國際海事組織、國際電信聯盟等。

上述分類標準和劃分方法並不是惟一的劃分方法,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交叉、重疊的現象。它隻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參照,便於對國際組織進行了解和掌握,作進一步的研究。

四、國際組織在國際關係中的地位和作用

20世紀以後,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際組織不斷發展,對國際關係的影響日益增強,成為除主權國家之外的又一重要的國際社會行為體,發揮著單一國家無法替代的作用。

(一)維護國際和平,防止和製止戰爭的爆發和擴大

戰後,曾一度出現美國獨霸世界的局麵,一些國際組織包括聯合國在內,曾經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操縱,成為它們推行霸權主義的工具。但是,隨著國際政治力量對比的變化,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壯大,使聯合國為首的國際組織也發生了積極的變化。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逐步成為指導國際關係的重要準則。因此,國際組織在維護和平、緩和衝突、製止戰爭等方麵取得了重要成就,保持了國際社會的相對穩定局麵。據統計,自1945年以來,聯合國成功地使172起地區衝突得以和平解決,80場即將爆發的戰爭得以避免。其他國際組織在維護世界和平方麵也發揮了各自不同的作用,做出了各自的貢獻。

在軍備與裁軍方麵,各類國際組織,尤其是聯合國的積極活動,以及在全球範圍內形成的世界輿論和國際運動的製約和壓力,成為製約軍備競賽、推進裁軍的重要因素,在國際裁軍運動方麵取得了重要成就。

(二)加強協調,促進各國經濟共同的發展

國際組織是實現國際合作的主要形式。在世界經濟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國際組織保證了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貿易往來、技術交流、谘詢服務等活動的正常進行,並發揮了促進和協調作用。例如,自成立以來,聯合國在促進各國經濟交流與合作方麵為世界各國,尤其是為發展中國家做了大量工作,不僅向它們提供了大量的經濟技術和資金支持,而且成為南南合作的重要的渠道,如聯合國貿發會議的召開導致了七十七國集團的出現,並提出了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要求。同時聯合國為南北對話提供了重要場所,南北雙方通過聯合國進行了一係列協商對話,達成了一係列援助最不發達國家、發展援助基金等協議。

(三)為世界各國提供交往對話的場所

國際組織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正式與非正式會晤和討論問題的場所。尤其是聯合國,它是廣大中小國家借助國際輿論反對霸權、伸張正義、呼籲和平的重要國際論壇。作為國際交往的正式場所,國際組織還促進了各國交流信息、交換意見,以增進了解、消除分歧、化解矛盾、建立和發展友誼,從而使各國都能得到長足的進步和發展。

(四)解決麵臨的共同問題是國際組織的新課題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在取得極其豐富的物質文明的同時,也麵臨著越來越多的共同的全球性問題,諸如生態環境惡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國際恐怖主義、跨國犯罪、毒品泛濫、艾滋病蔓延等。這些問題已不再是單純某個國家或政府麵臨的困難,也不是單一國家或政府所能夠克服和解決的,它們的解決需要世界各國協調一致,進行綜合性治理。因此,國際組織在這方麵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成為解決全球性問題的有效機製。近年來,一些國際組織在解決全球性共同問題上已經開展了許多工作以實現全球的可持續發展,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