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秦腔表演藝術風格(2 / 2)

四、超越時空,雲遊八極

秦腔藝術是時間藝術,也是空間藝術,又是時間藝術同空間藝術相結合的藝術。它在時間與空間的運用與處理上,總是十分自由的,即不受現實時間和空間的束縛與限製。這就是:要在那個小小的舞台上,表現出無限的空間,又要在那短短的幾個時辰內,展現出幾年、幾十年以至幾百年內所發生的許多事件。因而它要千方百計地突破時間與空間對自己的束縛與限製。這樣,它就把舞台當作一個假定的不固定的自由空間,時間也可以隨著演員的虛擬表演成為一個虛擬的時間,具有極大的靈活性,以至超越時間、空間。演員一上場,這裏的空間同時間就隨之有了。他說“此時來到繡房”,刹那間一個空蕩蕩、一無所有的舞台就成了姑娘的閨房、繡樓;他走了一個圓場後又回台口站定說“不覺越過千山萬嶺,來到某某地方”,那就是跑了幾百裏或千餘裏崎嶇的山路,到了某個地方。《走雪》中曹玉蓮與老曹福說“來到光華山”,此時舞台也就成了他們走過三十裏路所到的光華山。時間、空間也隨著演員的表演流動、變化。《蘇三起解》是蘇三被崇公道押解著從山西南部的洪洞縣到北部的大同,幾千裏路,時間與空間就經常處於變動之中。有時,還會出現多層次的空間,如《三回頭》中呂榮兒與許升在家裏說話,她父親同弟弟在屋外等她,同一場麵,就有屋內屋外的區別;《張古董借妻》中也有兩個不同的空間等等。有時人站在桌椅上,可以是站立牆頭或山頂上。時間同樣是這樣。

這種對時間與空間的處理,是同劇本的分場製相聯係的。人物的上場、下場,不僅可以是一個很長的時間,地點也發生著變化。有些道具,如一桌二椅的擺設,可以是公堂,也可以是書房;可以是富豪人家的廳堂,也可以是皇帝的金鑾寶殿或某個別的地方。這些雖然有變化,卻也有規定,這是由演員所扮演角色和戲劇的規定情境所決定的。總之,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有著雲遊八極之妙處。

秦腔表現角色齊全的故事內容,這必然造成它場麵的恢弘壯闊。在這種情況下,要讓觀眾看得懂,明白其中的底細,是要有一個原則或規程。秦腔十分珍惜觀眾對自己的喜好,在自己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形成了一整套規範性的表演動作。這就是我們前麵說到的“程式化”。劇本有程式,唱腔有程式,音樂有程式,表演動作也有程式。它是藝術家攝其神、擬其形、仿其態,抓住表現內容的基本特征並把它藝術化了的一種舞蹈動作,成為表演藝術的基本單位,也叫舞蹈化身段。像前麵提到的上樓下樓、開門關門、登車騎馬、持刀刺殺等,都是對生活動作作了藝術概括的表演動作程式。在秦腔中,它又比較廣泛地吸收、借鑒了民間舞蹈、武術拳術、繪畫雕塑、書法線條、工藝美術及飛禽走獸的藝術營養,豐富了這種表演藝術手段。現身段的輕盈敏捷,是模仿鷹鷂的探取飛翔;手指的秀麗,就模仿荷花的開放、蘭花的初綻(即蓮花指、蘭花指)等等。這都使規模宏大場麵中的所有內容是可知、可懂、可解的,表現出濃厚的觀眾意識,也真正實現了藝術創造者能夠真正了解自己創造的目的。

總之,秦腔表演藝術是無比璀璨多彩的。它是秦地人民大眾創造的極為豐富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和長安文化的重要部分,會永遠彪炳青史,與日月共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