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排宴用的有[正調抱妝台][凡調抱妝台]和[商調抱妝台]3曲。
6.飲酒用的有[壽筵開][畫眉序][元令好][江水兒][哭皇天][北調]等11曲。
7.坐帳專用曲有[一枝花][十三鉸子][朝天子][番王令][水龍吟子]等9曲。
8.行路用的有[排歌][中軍令][狀元令][勒馬令][鎖南枝][甘州歌][添丫敘][風入鬆][和尚令]等16曲。
9.打掃、降香用的有[正調水龍吟][隊伍歌]等2曲。
10.神仙坐洞用的有[哪吒令][菩薩台]等3曲。
11.行雲用的有[賞宮花][功曹令][連雲起駕]等3曲。
12.比武用的有[黃龍滾][夏小樂][疊字犯][鬥脊背][耍孩兒][馬背][收江南][節節高][壓一拍]等11曲。
13.江中行船用的有[船歌子]2曲。
14.點將用的有[女點將][毛點將][走馬點將][五句點將][八句蝶粉兒][新水令]等7曲。
15.其他雜曲則有[嗩呐皮][采桑][七句半][雁兒落][小排朝][三眼腔][巧相逢][尾聲]等30曲。
(三)嘰呐曲牌
即海笛曲牌。有[指賢塔][庵僧曲][喜滋滋][耍孩兒]4曲。
(四)笙管曲牌
即笙管樂器吹奏的曲牌。分兩種:一是帶鑼鼓的笙管曲牌;二是不帶鑼鼓的笙管曲牌。共40曲。其中大部分曲牌仍保留在周至縣南集賢的香會音樂《北曲四大套》和《南曲四大套》的劄子中。第一類的曲牌又叫[引令],計有[笙管頭][引令頭][小令引][出山馬][普天樂][犯嘴][對美人][金錢柳]等22曲;第二類的有[紅紗](又分三句、五句、七句、十句)、[到春來][到秋來][到冬來][浪滿山][月月高][燕兒毛]等22曲。
(五)昆曲曲牌
這是明清以來從昆曲傳奇中借鑒而來的。共50曲。常用的30多曲。如[火紅袍][封王][刮地風][雁兒落]等。
(六)套曲
這是秦腔曲牌中保留北曲曲牌的重要證據。前述五種類型的曲牌,大都是屬小令性質的單隻曲牌,但這些小令性質的曲牌也有北曲小令中帶過曲的許多特點。有時,一些曲子還常有曲頭、曲尾的分別。保留在各類器樂中的套曲有24套,分別是弦索的[打連廂][五更愁][蕩花船];嗩呐的[哭長城][西番讚][堆塔][挖菜頭][萬道金光][雙嗩呐][巧璃貫]等8套;海笛的[五張條子],笙管的[青天歌][銅鼓][上小樓][下山虎]等7套,昆曲有[將軍令][雁落平沙][小魁]等4套。此外,可以共用的散套有[將軍令][雁落平沙][小上墳][玩燈]4套。一般的套曲都由同一宮調下的若幹曲牌組成,多的達16曲,少則2曲。以[堆塔]為例其組套是這樣的:
[八句粉蝶兒前五句]→[緊起]→[十三鉸子]→[一枝花]→[一枝花尾]→[八句粉蝶兒後三句]→[一枝花合頭]→[烏馬江水兒]→[哪吒令尾]→[石榴花]→[黃龍滾]→[空場]→[夏小樂]→[疊字犯]→[尾聲]。共15曲。
秦腔的曲牌音樂,處在長期的藝術實踐和不斷淘汰與陸續創新中,曲牌的數量與品種時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