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提示:0~3歲寶寶應該吃什麼
寶寶出生至4個月甚至到6個月,全部的食物就是母乳或者配方奶。6個月以後寶寶輔食添加可以分三步走,6~8個月為第一步,為泥糊狀食物階段,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要做到食物的多樣化,吃稀軟食物持續時間不宜太久。第二步,9個月至11個月,為添加固體食物階段,吃可以用手指抓取的食物,必須抓住孩子學習吃飯這一敏感時期的訓練與培養。第三步12個月至24個月,為學習吃家庭普通飯菜階段,經過第二階段的實踐,寶寶會順利進入這一階段的。當然,此時的食物仍要適合寶寶的消化能力。
一、堅持母乳喂養的理由
1.母乳中的蛋白質
正常人乳蛋白質含量1.1~1.3克/100毫升,由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組成,富含必需氨基酸,營養價值高,在胃內形成凝塊小。母乳的蛋白質成分隨哺乳期可能有所改變,但是一般而言濃度恒定,不受母親營養狀況影響。
母乳的蛋白質含量是最低的,但是利用率最高,可以利用最低的蛋白質含量、最高蛋白質利用率來滿足嬰兒的需求,沒有過多的蛋白質的問題,沒有過多的對腎髒的影響。盡管母乳蛋白含量非常低,但是功能蛋白的構成非常齊全。
2.母乳中的脂肪
母乳中脂肪球少,且含多種消化酶,加上小兒吸吮乳汁時舌咽分泌的舌脂酶,有助於脂肪的消化。故對缺乏胰脂酶的新生兒和早產兒更為有利。此外,母乳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對嬰兒腦和神經的發育有益。母乳中脂肪以細顆粒的乳劑形態存在,是供給能量的重要物質,占總熱量的40%。
母乳的脂肪,首先是高含量,母乳脂肪平均是100毫升有4.5克脂肪,這比牛奶要高。這種高脂肪使母乳能夠形成高能量密度,這種高能量密度能夠適應嬰兒胃的容量,讓他可以獲得最好的營養。嬰兒隻能吃液態食物,又達到高能量,同時不增加腸道負荷,這種情況下,母乳就適應這種環境形成高脂肪結構,以滿足嬰兒生長發育快速的需求。
3.母乳中的碳水化合物
母乳中所含乳糖比牛羊奶含量高,對嬰兒腦發育有促進作用。母乳中所含的乙型乳糖有間接抑製大腸杆菌生長的作用。而牛乳中是甲型乳糖,能間接促進大腸杆菌的生長。另外,乙型乳糖還有助於鈣的吸收。人乳中的乳糖是供給熱量的主要來源,但過多會導致發酵過盛,刺激腸蠕動,引起腹瀉。母乳中含乳糖較多有利於嬰兒快速生長對鈣的吸收。
4.母乳中的礦物質
母乳所含的能量與牛奶相同(67千卡/100毫升),但許多重要營養素,如蛋白質、鈉、鉀、鎂和鋅的含量遠較牛奶低,通常為牛奶含量的1/3~1/2.
其他物質包括激素、生長因子、免疫物質、白細胞、低聚糖、核苷酸等。這些非營養物質對嬰兒健康都可產生近期和遠期的作用。
5.影響母乳成分的營養因素
乳母營養對乳汁成分的影響主要在於母親過去的營養狀況,如果儲備豐富,短時間不足不致影響奶的質量,可自母體儲備中抽取營養物質供給泌乳。但儲備有限,尤其水溶性維生素,如乳母攝入不足,可很快就使乳汁中含量減少。
幾乎所有的母親都能提供優質的母乳,不管母親的飲食如何,人乳中都含有ω-3脂肪酸、膽固醇、牛磺酸,對腦的發育非常重要。
母親的飲食應保持平衡,應避免可能引起腸絞痛的食物,如大蒜、洋蔥、豆類、卷心菜、巧克力和大量外來的或季節性的水果(瓜、桃子),除非跟蹤顯示嬰兒對此能耐受。
母親疲勞和情緒緊張比其他任何因素都更容易引起奶量減少,以至不能滿足嬰兒需要。
6.母乳營養最適合嬰兒成長的需要
母乳營養包含了蛋白質、脂肪、乳糖、鐵、鹽分、鈣、磷、各種維生素及水分,還有一種能夠消化脂肪的脂肪酶。盡管一般的配方奶中也含有這些成分,但重點在於,母乳中含有的營養成分的量能恰好滿足嬰兒成長所需,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例如,母乳中的鐵質含量不高,但這是因為母乳中的鐵質較容易讓寶寶消化、吸收,使嬰兒不會產生缺鐵性貧血。
二、母乳與其他乳類的比較
1.母乳含有嬰兒所需要的各種營養
盡管科學家與營養學家不遺餘力地改良乳製品,使其營養價值盡量接近母乳,但始終無法取代母乳的地位。
人乳和牛乳中乳清蛋白與酪蛋白的比例不同。人乳中乳清蛋白占總蛋白的70%以上,與酪蛋白的比例為2:1.牛乳的比例為1:4.5.乳清蛋白可促進糖的合成,在胃中遇酸後形成的凝塊小,利於消化。而牛奶中大部分是酪蛋白,在嬰兒胃中容易結成硬塊,不易消化,且可使大便幹燥。
母乳脂肪平均是100毫升有4.5克脂肪,這比牛奶要高,這種高脂肪使母乳能夠形成高能量密度,這種高能量密度能夠適應嬰兒很小的胃容量,讓他可以獲得最好的營養。
母乳的低聚糖含量非常高,這是母乳基本構成,而且低聚糖種類超過100種,這些低聚糖使孩子的腸道建立一個非常好的防禦體係。低聚糖大部分都不能通過人工合成。
母乳礦物質含量滿足嬰兒需求,不增加腎髒負荷,比如鈣質,是牛奶的三分之一都不到,但是可以滿足嬰兒的需求。母乳中鋅的吸收率可達59.2%,而牛乳僅為42%。母乳中鐵的吸收率為45%~75%,而牛奶中鐵的吸收率僅為13%。
2.母乳始終是嬰兒營養的重要來源
嬰兒出生後6個月完全依賴母乳喂養,純母乳喂養可以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熱能及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在此階段如添加一口水或其他飲食,嬰兒就會少吃一口母乳,還增加了嬰兒患腹瀉的可能性,從而進一步損害了嬰兒身體發育。持續的母乳喂養是嬰兒至少在1歲前營養的主要來源,是一天的主食。甚至2歲以內的孩子,仍應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食,其他食物為輔食。2歲以後,才以牛奶為輔,以飯為主。現在好多嬰兒,在8個月以後就開始以飯為主了,這不利於寶寶的營養均衡。
對嬰兒來說,水分過多的輔食體積大,雖然把胃口填滿了,但不能滿足他們營養的需要量,如果能滿足他們營養需要的輔食量,卻是他們無法吃到那麼多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同等量的稀薄穀物遠遠比不上母乳的營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