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與孩子共享吃飯的快樂
雖然3歲的孩子對於自己想要吃什麼仍然有十分明確的見解,但是比起上一年來,他現在已經願意嚐試新的食物。他或許會因為某些食物的顏色和形狀而喜歡上它們。對孩子不願意吃某種食物,可以發揮你的創造力來改變他的膳食愛好,比如以有趣的方式將這些食物重新擺放,換一種新的餐具或在食物上擺放一點新鮮的水果造型等。每一頓飯可以多準備幾種食物,如米飯、花卷或一碗麵食,這樣的話,即使你的孩子不喜歡吃其他的東西,他還可以從這些常規食品中進行選擇,從而滿足他最起碼的食物來源。
三、兒童營養與行為偏差
出生後的頭3年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營養不良造成的低智商可能反映在兒童認知方麵,這有可能導致兒童和青少年出現行為偏差。
1.任何時候都要以鼓勵為主
帶孩子去購物,讓他幫你挑選要買的食物。做飯時要注意變換花樣,哪怕是山珍海味,時間長了,寶寶也會膩的。對於吃飯速度較慢的孩子,要有耐心,哪怕寶寶隻是吃了一點點的平時不喜歡吃的食物,也要開心地表揚他。有時邀請小夥伴來跟寶寶一起進餐也是個好方法,如果看到別的小朋友吃某種食物,孩子即使不喜歡,他也有可能去試一試,從而影響他的喜好。任何時候都要以鼓勵為主,因為這時的孩子已有選擇的權力了。
2.維持大腦功能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
大腦是生命的總指揮部,雖然大腦隻占我們體重的2%,但卻消耗了人體吸入氧氣總量的1/4,獨自消耗人體所吸收的能量的15%~20%,而其中葡萄糖居多;它是大腦喜歡的“燃料”之一,因為它能以最快的速度提供大腦所需的能量。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葡萄糖存儲量不多,卻比成年人消耗得要快,因此大腦的正常運轉的主要燃料來自葡萄糖。而大腦的發育則離不開脂肪酸,氧氣的充足供應是維持大腦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
3.多動症兒童在飲食上應注意什麼
有的學者對多動症兒童的飲食進行了調查,發現了一些影響因素,並力求在飲食中避免相關因素的刺激。白糖對小兒的神經係統有不良影響,它導致小兒情緒不穩,焦躁不安。因此,對小兒每天白糖的攝取提出了限量,限量定為每天5~20克。還有的調查顯示,多動症小兒的氨基酸攝入量增加,尤其是攝入酪氨酸最多,其次是色氨酸。氨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成分,氨基酸的攝入量增加,說明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攝入過多。因此,在安排小兒飲食時,在保證滿足一日蛋白質需求量的基礎上,還應當限製高蛋白飲食的攝入,尤其是要防止牛奶、雞肉、牛肉和香蕉等食物的過多攝入。
4.常見的益智食品有哪些
生活中,一些食物對促進大腦的發育、大腦功能的開發、防止腦神經功能障礙等會起到一定的作用。這些食物包括魚類、蛋類、動物的內髒、大豆及其製品、蔬菜、水果及幹果等。這些食物的共同特點是除含蛋白質外,還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及鈣、鐵、維生素B12等成分,它們都是腦細胞發育的必需營養物質。有些食物中的卵磷脂經腸道消化酶的作用,釋放出來的膽堿直接進入腦部,與醋酸結合生成乙酰膽堿。乙酰膽堿是神經傳遞介質,有利於智力發育,改善記憶力。
特別提示:精加工的細糧不宜多
哈佛膳食金字塔把精製米麵從美國農業部膳食金字塔的塔底放到了塔頂。也就是說,目前市場上大量擺放的精白米、白麵包等不但不能作為主要熱量來源(占55%~65%);相反,這些“單一精加工的細糧”,需要避免或嚴格控製。
一、常見問題
1.吃水果可以取代吃青菜嗎
水果的糖分含量及其熱量比蔬菜高,同時含較多的維生素。而蔬菜中的礦物質含量比較高,尤其是深綠色葉菜,集合了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素。即使蔬菜本身,也不是隻吃綠色葉菜就能滿足,還要攝取紅、黃、橘、紫等各種不同顏色的蔬菜。不論是蔬菜還是水果,要常變換種類,盡可能做到多樣化,這樣才能充分攝取不同食物中不同的營養素。有些人用水果取代青菜、用果汁替代水果,這些做法顯然不科學。
2.兒童早餐吃什麼
對於小寶寶,早餐最好以奶製品為主,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質等以利於孩子的骨骼健康。此外還要有些穀物糧食類食物,如麵包、饅頭,最好同時還有些蔬菜或水果,這樣的搭配,既營養均衡又容易消化吸收。有的家庭,大人早餐以喝米粥加點大餅、油條為主,孩子也跟著吃同樣的早餐。實際上,早上以喝粥為主對於正在生長發育期的幼兒來說,並不是最好的早餐選擇,因為米粥中所提供的熱量和營養都不能滿足孩子一上午活動的消耗。
3.兒童什麼時候開始刷牙
可以用幹淨的棉布或棉球擦拭小嬰兒牙齒表麵不清潔的部位。孩子3歲左右,一旦懂得如何把口中的水吐出來,就可開始使用兒童牙膏。父母可先用清水做實驗,讓孩子先練習漱口,學習如何將口中的水吐出。當你看到孩子已懂得如何漱口時,就可開始與他玩刷牙遊戲。讓他看你如何刷牙,再教他模仿你的動作。真正開始讓孩子使用兒童牙膏時,得先讓他用非常小量的牙膏,讓他習慣牙膏的味道,千萬不可強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