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 真相迷失2(1 / 3)

天京窖藏珠寶流落何處

1864年7月,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隨著天京(現南京)失陷而宣告失敗。圍城3年的湘軍蜂擁闖進了天京各個城門,他們的目的就是搶掠,上至前敵總指揮的大頭頭曾國荃,下至軍營裏雇傭的民工、文職人員,都想發橫財,當時傳聞洪秀全和天國新貴收斂財寶都藏在此地。湘軍3日3夜搜查全城,曾國荃和提督蕭孚泗率先洗劫天王府,他們撈盡官衙甚至民宅的一切浮財,連同幾萬名女俘虜,一並作為勝利品帶回去。但是所謂窖藏珠寶連一點蹤影都沒有見到。

天京是否有窖金埋藏?曾國藩在破城後下令洗劫全城,但“凡發掘賊館窖金者,報官充公,違者治罪”,雖然湘軍軍令嚴明,但在“破城後,仍有少量窖金,為兵丁發掘後占為己有。天京被攻破後,除抗拒的太平天國將士遇害外,尚有1000餘人,即占守城精銳的l/3,隨李秀成保護幼天逃脫,《能靜居士日記》卷二十則說“另有其餘死者寥寥,大半為兵勇扛抬什物出城。或引各勇挖窖,得後即行縱放”。上元人孫文川在《淞滬隨筆》(手抄本)中認為“城中四偽王府以及地窖,均已搜掘淨盡”,但他說的也許是鬥筲金銀,而大宗窖金下落,並未見有著述,給後人留下一個謎團。

民間流傳的另一種說法是:在南京從前有個富麗堂皇的大花園“蔣園”,園主蔣某,綽號蔣驢子,據說他原來隻是一個行商,靠毛驢販運貨物。因為有次運軍糧,得到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垂青,被任命為“驢馬車三行總管”。天京被圍,內宮後妃及朝貴多用金銀請人辦事,“宮中傾有急信至,諸王妃等亦聚金銀數千箱令載,為之埋藏其物”。

《紅羊佚聞·蔣驢子軼事》則說:“有金銀數千箱,命驢往,埋於石頭山某所。”蔣氏後來因此發財起家,成為近代金陵巨富。《紅羊佚聞·蔣驢子軼事》中還說,民國初年,也有南京士紳向革命軍都督和民政長官報告“洪氏有藏在某處,彼親與埋藏事”,由此引起一些辛亥元老國勳的野心,“皆以旦夕可以財為期”,可是雇人多處尋掘,仍毫無收獲。

有資料證實,“曆年以來,中外紛傳洪逆之富,金銀如海,百貨充盈”。如此之多的財富,必然要有一個好的藏匿之處。因此,人們好不懷疑天京城內有洪秀全及天國新貴們的金銀窖藏的存在。曾國荃抓到李秀成後,非常高興,用錐尖戳刺他的大腿,把李秀成弄得血流如注。一方麵是因為氣惱李秀成守城堅固,更是為了緊逼李秀成說出天京藏金下落。曾國藩不久從安慶趕到南京,讚賞其老弟“以謂賊館中有窖金”,又多次軟硬兼施,追問李秀成藏金處。這也是李秀成被較晚處死的另一個原因。李秀成被俘之後,清朝皇帝也派僧格林沁、多隆阿來南京督促,李秀成卻始終未透露太平天國天京的窖金事宜。

洗劫南京後,曾國荃並不承認大發橫財,向上稟報:“城內並無賊庫”。雖然得到了官方的默認,但老百姓卻怎麼也不相信,幾乎眾口一詞,說曾國荃因此一戰,成為巨富。

另外有傳言稱,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覆滅於大渡河前夕,把軍中大量金銀財寶埋藏於某隱秘處。石達開當時還留有一紙寶藏示意圖。圖上寫有“麵水靠山;寶藏其間”八字隱訓。抗戰期間,國民黨四川省主席劉湘秘密調了1000多名工兵前去挖掘,在大渡河紫打地口高升店後山坡下,工兵們從山壁鑿入,豁然見到3個洞穴,每穴門均砌石條,以三合土封固。但是挖開兩穴,裏麵僅有零星的金玉和殘缺兵器。當開始挖掘第三大穴時,為蔣介石偵知。他速派古生物兼人類學家馬長肅博士等率領“川康邊區古生物考察團”前去幹涉,並由“故宮古物保護委員會”等電告禁止挖掘。不久,劉湘即奉命率部出川抗日,掘寶之事被迫中止。

類似以上傳聞眾說紛紜,成為疑案。南京當年天王府遺址,至今隻有西花園一角還隱約可見舊時麵貌,據介紹,南京解放時期,有人聽說洪秀全窖金的事,將園中湖水放幹,但一無所獲。

窖金的下落究竟如何,傳聞很多,卻沒有證據。曾國藩向皇帝奏報說沒有發現藏金。然而《能靜居士日記》中卻說蕭孚泗“在偽天王府取出金銀不資,即縱火燒屋以滅跡”,曾國藩兄弟倆當然所獲很多。1866年5月19日的《上海新報》上記載說“宮保曾中堂之太夫人,於三月初由金陵回籍,護送船隻,約二百數十號”,搜刮物似乎包括窖金。但天京窖金如藏了很多,那也不會全數遭挖掘的,很難排除確有更多的深藏巧埋之物至今仍未能發現的可能。

對於如此巨額的窖藏珠寶,當然會引起世人極大的興趣,因此會眾說紛紜,但這些珠寶的下落究竟如何,到現在還是一個謎。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附件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是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德國在莫斯科簽訂的條約。1939年3月15日,德國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全境。23日又占領立陶宛濱海城市默麥爾。4月3日下達旨在消滅波蘭的白色方案。5月22日又簽訂《德國意大利軍事同盟條約》。1939年8月中旬,蘇聯的國際處境十分險惡。日本繼1938年在中蘇邊境張鼓峰挑起反蘇武裝衝突後,1939年5月~8月又在中蒙邊境諾門坎地區向蘇聯、蒙古軍隊發動大規模進攻。蘇聯在4月~8月多次主動采取行動同英、法在莫斯科舉行關於締結互助條約和軍事協定的談判,爭取建立反侵略的統一戰線。但英、法仍奉行綏靖政策,無意與蘇聯合作。與此同時,英國同德國進行一係列秘密談判,力求實現英、德合作,把戰火引向蘇聯。在這種情況下,蘇聯也采取措施調整同德國的關係。斯大林於8月21日接受希特勒提出的立即締結互不侵犯條約的要求。8月23日蘇聯同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有效期10年。條約規定,締約雙方彼此互不使用武力,任何一方將不參加直接或間接反對他方的國家集團;當一方受到第三國進攻時,另一方不給予第三國任何支持;就彼此有關問題,密切接觸,交換情報;和平解決相互間的一切爭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西方國家公布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該條約的簽訂使蘇聯得以暫時置身於戰火之外。但條約簽訂不到兩年,德國在西線得手後,於1941年6月22日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