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節 半空無雨滴天漿(1 / 1)

滴水岩是我老家的一處名勝,以秀麗的風景和奇特的“天漿”而聞名。不久前,我再次約上好友前往探秘。

車子抵達埭頭鎮田邊村後,我們順著盤山公路而上。眾多的廟宇在巨大的岩陣襯托下盡顯威儀。迎麵而來的是氣勢宏偉、富麗堂皇的滴清殿,殿的兩側是兩座高聳的鍾樓,左側是古樸的考亭書院和滴水殿……山海奇觀滴水岩就在眼前了!

綠樹婆娑,清風拂麵。我們沿著石階拾級而上,來到了滴清殿左側的“滴水岩”。這一塊具有傳奇色彩的巨岩,雖然貌不出眾,上麵的三個石刻也有些黯淡了,然而滴水石上麵“背著”的一塊小石頭卻吸引了我們的眼球——兩塊石頭之間隻有一個小小的接觸點,眼看這塊小石頭就要滾下來了,但是多少年過去了,經曆了多少風吹雨打,這塊小石頭依舊巍然不動。

其實在來之前,我們就聽說滴水岩眾景之中,要數“天漿”最為稀奇!恰巧,清脆的滴水聲把我們引進了滴水殿。滴水殿乃一天然岩屋,屋頂就是滴水石,上有兩隻“石眼”,源源不斷的水從“石眼”當中緩慢地滴出來。村民們做了一個蓮花型的石盆來接滴水。石盆旁放有勺子和水杯,舀一勺,喝一口,清甜爽口,沁人心脾。

環顧巨石四周,附近並沒有什麼明顯的水源,那麼這滴水岩緣何會長年滴水不歇呢,哪怕久旱天氣也從不中斷?關於這個謎,村裏的老人告訴我們,傳說是因為天河水照到了這裏的緣故。據說天河日行360度,天河在運行的過程中,照到了滴水岩,所以滴水岩才會滴水不歇,也就是說滴水岩滴的是“天河水”;村裏還有一種說法:據說這裏的漁民出海,船行至北高的時候,從北高的海麵上望過來,居然看到了有一位“神仙”臥在大石上,大石上還擺著一個茶壺和四個茶杯,這位“神仙”正在這裏愜意地喝著茶呢。

前些年,省裏的專家也來這裏勘察,但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據專家們初步分析,石頭滴水應當是和天氣等自然條件有關。雨天時,石頭能吸收雨水,並把雨水儲藏起來。此外,石頭還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和清晨的雨露呢。

滴水殿上有兩幅對聯吸引了我的注意。據村裏老人介紹,這兩幅對聯還頗有來曆: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考亭書院(位於滴水殿正前方,是明代中葉由該村民眾創辦的。土木建築,三進三開間,村民創辦書院,是希望子孫們考取一官半職,榮宗耀祖)的書生曾光魯和吳洪績同時考中進士,後來官至禮部侍郎和吏部尚書,一時間考亭書院名聞莆田。他們考中進士後,回鄉省親,榮歸故裏,各為滴水岩和考亭書院寫一幅對聯:“靈岩晴昨雨,鷲嶺石為天”;“一竅有靈通地脈,半空無雨滴天漿”。生動地形容滴水岩的由來及景觀,“江山也需文人扶”,他們的墨寶和故事也為滴水岩增色不少。

考亭書院斜右側是飛岩天府,殿旁岩陣群立,怪石雜陳,真讓人疑心這怪石乃是天外來客!這些怪石被人們稱為“石龍陣”。

出了考亭書院,沿山道往南拐,在滴清殿後可見一巨石,若巨斧劈開,石上刻有“雲水風度”四個大字,其字撐挺勁健、儀態大方!再往石刻後麵,有一奇石,人稱“海龜朝聖”,惟妙惟肖,讓人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人懷想起和平女神媽祖……

“海龜朝聖”左邊有一隻昂首挺胸的石雞,據說這裏曾經有十二塊大石,形態酷似十二生肖。隻是前些年,由於村民們過度開采石頭,這道風景被破壞了,現在僅僅保留下來這隻石雞,讓人頗感惋惜。“海龜朝聖”一景也差點被毀,石龜原來是趴在另一塊大石上,由於炸藥的威力,石龜終於撐不住了,滑落了幾十米,所幸的是飽經風霜的石龜逃過此劫,現在依然高揚著頭……

“海龜朝聖”東南麵有一塊巨岩,宛如一隻船身倒扣著。村裏人告訴我們,這塊石頭是一隻大蚶,據說當年還會開花呢,後來有一群來遊玩的人在上麵小便,結果就不再開花了,不知道傳說是否屬實,在人們為失卻這個奇景感到惋惜的時候,也善意地提醒人們愛護環境。

滴水岩的東北麵是“雲山宮”,這裏供奉著萬民崇敬的媽祖娘娘。“雲山宮”地勢險要,依山伴海,堪稱奇景……

滴水岩風景如畫而無車馬喧:蒼鬆翠柏,傲崖挺立,奇花異草(下山的時候,我們看到一種奇異的花,花瓣和葉片居然融為一體,為我此前所未見)點綴其景;崖刻石龜,令人稱奇……佇立山巔,居高臨下,這樣的景色的確迷人!

2009年7月8日於田邊村

“天上逍遙卓晚春,桃源深處老乾坤;倒騎黃鶴歸海上,腳帶青天幾片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