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節 站在生活這一邊(1 / 1)

我翻讀她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一顆年輕的心靈在跳蕩、一個活躍的思維在奔跑,還有一種獨特的靈性和感悟,以及與她年齡不相稱的對生活的感悟。

——莆籍作家許懷中

去年有一段時間,我的心緒很亂。這時,我收到了林少蓉文友創作的《寂寞人生》一書,隨意翻翻,卻意外地讓自己的心漸漸沉靜下來……

年輕的少蓉不簡單,她像是一位生活的智者侃侃而談!她很現實,絕非“不食人間煙火”!她置身於瑣碎繁雜的生活之中,卻又能超凡脫俗地看待人和事,她那純淨的文字貼近生活,帶給人的是心靈的慰藉和啟迪!她說她也會“為一些瑣事感傷,繼而懂得什麼叫失眠……”(見《寂寞人生》),但她又說:“靈魂深處被拷問得痛苦不堪,卻總有一個信念在支撐著:即使再痛苦也別把廢墟當成墓地!”說得多好!也許生活難免會有艱辛和磨難,但一個生活的強者又怎能輕易向命運妥協呢?

《寂寞人生》這本文集中,最能打動我的還是要屬那些抒發對生活真切感受、熱情謳歌美麗親情的篇章,如《木梳情結》、《情人節,我和母親過》、《孤雁》、《回家》、《那個愛我的人去了》等篇什,用心去讀不能不為之動容,因為她它也許會觸動你那些塵封的記憶!《那個愛我的人去了》一文中濃縮了她祖母苦難、艱辛的一生,讀來尤其讓人感動!文中講到她祖母當童養媳,六十年後才第一次被允許回娘家,卻被害怕失去寵愛的“我”自私地纏住不放,“最後奶奶沒去成”,錯過這一次機會,“奶奶這一生就再沒機會回娘家了!”

是啊,長輩像是上輩子欠我們的,他們的愛是最無私的啊!記得讀初中時,為了上學方便些,我決定學騎自行車。當時爺爺已經60多歲且身患重病,但他卻熱心地為我口授“騎車要訣”,後來他竟然幹脆要騎一段路為我示範,沒想到他卻摔了一跤,這對身體虛弱的他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1年後,爺爺竟永別了人間!每念及此,我仍會心痛,無法原諒自己!

林少蓉文友是一個用心生活的人,她的作品是從她真誠純潔的心靈折射出來的社會人生和現實生活的繽紛圖景,頗能引人入勝,因為她所議論的事物是那樣和我們息息相關;她也有一些自己的經曆、故事,雖然不驚心動魄,但她的文字是用感情浸泡出來的,所以頗能動人衷腸!當然,身為記者、編輯的她在繁忙緊張的生活之餘寫下的這些文字偶爾也會留下一些倉促的痕跡,但我深信熱愛文學且植根生活沃土的林少蓉文友的筆端定能流淌出更多值得我們期待的佳作!衷心祝福你,熱愛生活且善待寫作的朋友!

“務必養成坐冷板凳的精神,如果屁股不能安坐下來,學問就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