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車子扛到一家修車店那兒,還好,店門還開著。我向老板買了一些零件自己修了起來。修好後居然還餘下40元,第二天我把身上的錢湊起來買了台照相機,熱心地做一名“編外記者”。
工場挨打
那是一段刻骨銘心記憶——事情發生在廈門輪渡碼頭的海關大廈,讓我難以啟齒,我怎麼會那麼窩囊呢?
他們的吊頂壞了,工頭派我去維修。我發現施工用的樓梯不見了,我找了好久才在我們施工區之外的一個樓道裏找到了。原來是被大樓裏的一群電工拿去用了,我有些生氣地責問道:“你們怎麼可以這樣?要借用梯子也不說一下,害得我到處找!”,沒想到樓梯上的家夥跳了下來,對我一頓拳打腳踢,他的幾個同夥也圍過來,雖然我拚命抵抗,還是寡不敵眾,打到後來,我隻能從頭部把自己抱成團……
滿腔哀怨無處訴說。後來僥幸逃脫魔爪,我報了當地的110.他們詢問了一些情況,大約感覺這件事已成了過去式吧,或者他們每天接到類似這樣的“雞毛蒜皮”太多了,而且我似乎也沒有受太大的傷,就說“我們登記一下”,結果也就不了了之。
街邊淘書
當然,打工生活也不盡是灰色的記憶。比如街邊淘書就是工餘的一大樂事。那是在廈門瑞景新村附近,華燈初上時分,我和工友一起出去“壓馬路”,在馬路邊發現一個舊書攤,我仿若發現了世外桃源一般欣喜。
自從發現了這個“寶地”,我晚上收工後經常去那裏溜達。舊書攤上的書品種繁多,雅俗均有。我在書攤上淘到了《寫作通論》、《臧克家詩選》等書,我視若珍寶。一本《寫作通論》被我看了幾遍,後來在參加自學考試中,我僥幸過了寫作這一門,也是得益於此。
大城市裏不乏書店,但是書店的書雖然精美,但昂貴的書架對於一個打工的人來說實在太貴。雖然我也曾在工餘換上最齊整的一套衣服“溜進去”打探過幾回,但終因價格太貴,都沒買成,後來也就漸漸地失卻了興趣。舊書攤隻要花3-5塊錢,就可以買到一本不錯的書。真的應該感謝這些舊書攤,是它們為我的打工生活提供了難得的精神食量。
2009年3月29日清晨於昆明
這樣一天下來,已經累得筋疲力盡,這位仁兄卻還能有如此優雅的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