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宣布獨立後,中哈兩國在法律上確認了邊界線;裁減了雙方在邊境上的駐軍;成立了經貿、科技、文化合作聯合委員會;在邊境地區開設了自由貿易區,兩國的經貿合作關係不斷深化和擴大。2002年12月23日,江澤民與來訪的哈薩克斯坦總統納紮爾巴耶夫會談後簽署了《中哈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並出席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向哈薩克斯坦政府提供無償援助的換文》等協議簽署儀式,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關係進一步鞏固。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哈薩克斯坦兩國經濟貿易發展特別迅速,在中國與中亞各國的貿易中,中哈貿易名列榜首。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1992年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貿易額為4.3億美元,其中中國出口2.05億美元,進口2.29億美元。1999年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貿易總額為11.38億美元,比1998年增長了79.2%,其中中方出口額為4.94億美元,進口額為6.44億美元。2002年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貿易總額進一步上升到19.55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6億美元,進口13.55億美元。中國出口主要產品為運輸工具、鋼材、化學製品、紡織品、服裝、日用消費品、電視機等,進口商品主要是生鐵、廢鋼、原木、造紙、木材、化肥、水泥、礦產品、汽車和推土機等。
哈薩克斯坦豐富的石油蘊藏一直吸引著世界各國的目光,歐美一些國家希望鋪設一條經俄羅斯和土耳其至地中海東岸的新輸油管道,以便哈薩克斯坦的石油西運。自1993年起,中國就成為能源進口國。據統計資料表明,2002年中國進口原油7000多萬噸,其中46.4%來自中東地區。但是中東地區動蕩不安的國際環境迫使中國不得不實施能源多元化戰略。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經貿關係的積極發展,為中國企業參與哈薩克斯坦的石油開發提供了難得機會。據英國《金融時報》2003年3月11日報道,中國石化集團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已經以6.15億美元,從英國天然氣公司手中購買了哈薩克斯坦裏海北部油田8.33%的股權。該油田為世界最大油田之一,預計可采儲量約為130億桶。由於中國石油公司的加入,將促進鋪設哈薩克斯坦至中國的石油天然氣管道(計劃2003年完工)。管道鋪設完工後,中國石油公司在哈薩克斯坦的采油量至少將達到2000萬噸,這在一定程度上將改變中國對中東石油的過分依賴。
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將中國看做改革開放的楷模,仿效中國在農村實行土地聯產承包責任製,創辦經濟特區,把計劃經濟同市場經濟相結合。吉爾吉斯斯坦的國家領導一再強調他們十分需要擴大同中國的經貿合作關係,中國能在吉爾吉斯斯坦的經濟健康化中發揮重要作用。
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如童裝、食品、茶葉、熱水瓶、冰箱、彩電、電扇等在吉爾吉斯斯坦十分暢銷。吉爾吉斯斯坦的水銀、銻等稀有金屬以及羊毛、皮革等原料,大量進入中國市場。
吉爾吉斯斯坦政府希望重振絲綢之路,發揮吉爾吉斯斯坦在這條國際大道上的橋梁作用,發展過境貿易,把經濟發達的中國、日本、韓國和西亞、東歐各國連接起來。1994年5月,中亞和西亞七個伊斯蘭國家在土庫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召開首腦會議,商談加強七國經濟聯係問題以及通過建設橫跨亞洲的鐵路和公路重振絲綢之路問題,吉爾吉斯斯坦表現出了極大興趣,積極給予支持。
1998年6月,中吉雙方簽署了中國政府向吉爾吉斯斯坦政府提供1000萬元人民幣無償援助的換文儀式。1999年中吉貿易額為1.35億美元(比1998年減少31.9%),其中中方出口額為1.03億美元,進口額為0.32億美元。
在中國專家的幫助下,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已興建了一些企業,特別是在農業領域。中國的建築隊還為吉爾吉斯斯坦修建了旅館。
中國與烏茲別克斯坦獨立後的烏茲別克斯坦在開展對外經濟合作中,充分利用其地處歐洲、近東和遠東結合部的地理位置優勢,積極參加建設聯結北京和伊斯坦布爾、貫穿中亞交通幹線的捷詹――謝拉赫之間的鐵路,並擬與其他國家合股改建裏海的阿克套港,參加建設和改造安集延――奧什――埃爾加什托姆――喀什之間的公路。為吸引外資,烏茲別克斯坦為外國投資者提供了優惠政策。短短幾年,外國在烏茲別克斯坦投資的企業總數就達800個,其中包括一批中烏兩國共建的合資企業。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1999年中烏貿易總額為4033萬美元(比1998年下降54.8%),其中中方出口額為2738萬美元,進口額為1294.8萬美元。
中國與塔吉克斯坦是中國在中亞的傳統經貿夥伴,中國向塔吉克斯坦出口的商品主要是農產品、針織品和某些礦產品;塔吉克斯坦向中國出口的主要是礦產原料和畜產品。1999年中國同塔吉克斯坦貿易總額為804萬美元(比1998年下降58.2%),其中中方出口額為229.8萬美元,進口額為574.3萬美元。為完善兩國的經濟貿易關係,雙方簽訂了多項關於鼓勵和相互保護投資、避免雙重征稅等政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