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是“淮海經濟區經濟開發聯合會”的中心,徐連經濟帶中心城市之一,現已成為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工程機械、能源、鹽化工等重化工業基地,這裏江河縱橫、河網密布,土地肥沃、氣候濕潤,是中國糧棉的重要產區;經濟作物和水產品極為豐富;有豐富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現代工業有冶金、機械行業,也是中國高科技、農業高產和工業高度、快速發展的重要基地。具有吸引外資的良好外部環境,是對外經貿往來的重要基地。
徐州市認真貫徹江蘇省政府戰略部署,積極優化徐連經濟帶的生產力布局,大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強化服務功能,增長輻射力,利用新亞歐大陸橋開通體係建設連通“陸橋”;加快形成區域性商貿都會快上“商橋”;通過突出“外向帶動”戰略用好“路橋”,集中財力、物力、人力重點建設路、電、場、通訊等十大基礎設施。力爭把徐州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現代化交通樞紐、大陸橋東部的商貿都會和經濟中心城市。
鄭州市中原地區的交通、經濟中心和重點開放城市,現已發展成新亞歐大陸橋一級橋頭堡。
交通樞紐鄭州是中國鐵路、公路、航空、信息兼具的重要綜合性交通通訊樞紐之一。多條公路國道幹線在此相交。京廣、隴海兩大鐵路幹線在此交會,擁有3個鐵路特等站,鄭州車站是全國最大的客運站之一,鄭州北站是亞洲最大的列車編組站,鄭州東站是全國最大的集裝箱中轉站,5條國際集裝箱運輸鐵路,直通上海、九龍、連雲港、天津、青島港口。國家4E級國際機場――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現有飛行航線46條,每天有400多個航班往返北京、上海、廣州、香港、澳門等40多個城市。全國各大航空公司均在此開展了航空業務。鄭州信息港建設已粗具雛形,郵政、電信業務總量均居全國前列。
商貿城市鄭州自古便為全國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1992年4月河南省政府第十次常務會議明確提出要把鄭州建成輻射中原乃至全國的商貿中心城市。遍布全市的一、二、三級商業群,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中、小集貿市場相結合,專業市場與綜合市場、批發市場與零售市場互補的發達的商貿網絡。到1995年末,鄭州全市商業飲食服務業網點7.4萬個,其中年營業額超億元的大型零售商場8個,有4家進入全國百強行列。全市有各類商品市場411個,其中,批發市場102個,年營業額在億元以上的26個。另外,以提高企業經營規模為目標,以便民連鎖超市為主要形式的各類連鎖企業,已發展到15家,開辦連鎖店、連鎖超市126個,總營業麵積23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億元,年銷售額約10億元。
鄭州的商貿活動頻繁。截至1995年,全市擁有技術貿易機構3063家,簽訂技術合同成交項目4696項,技術貿易成交額2.92億元。1995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3.6億元,比1994年增長28.7%。國內商品購進總額354.8億元,增長31.3%;商品銷售總額396.1億元,增長36.5%。1995年全市商品批發市場交易額約12456億元,其中,期貨交易額11956億元,現貨交易額500億元。產權交易市場運營幾年來,已為85對企業辦理了兼並或產權轉讓手續,盤活存量資產3.23億元,轉讓土地使用權3385畝,安置職工1.4萬人。
中國鄭州商品交易所是國務院確定的中國第一家期貨市場試點單位,其現貨、期貨價格已影響到中央政府的經濟決策,成為中國中央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的指導價格,被譽為“中國第一市”。國內外近萬家貿易機構在鄭州設立了辦事處或經營場所,全國性、區域性、專業性的交易會每年舉行上百次,鄭交會是國內貿易部批準的第三個全國性商品交易會之一,成交額突破百億元人民幣。
鄭州的金融體係完善,到1995年底,全市各類金融機構2193個,共融通資金114億元,證券交易額100億元,外彙調劑額3.5億美元。
鄭州利用人流、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此的重疊交彙,高度聚集,發展成為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區著名的商貿和金融中心。
鄭州是京廣線鐵路樞紐,通過深圳開發區、廣州港與香港、澳門等的經貿往來非常活躍,是發展國際市場經濟的主要基地和門戶。農業、商貿、文化發達,現代新興工業正在崛起,對外經貿運量有很大潛力。目前已有杜邦、可口可樂、飛利浦、海爾、樂百氏等一批國際國內知名企業紛紛在了鄭州設生產基地。1999年鄭州圓滿舉辦了第12屆世界中等城市合作網發展年會及國際商貿交流大會。
烏魯木齊地處亞洲大陸地理中心,有得天獨厚的地緣、地域優勢,民族風情濃厚,資源豐富,交通發達,通訊便利,是中國向西開放的大門。烏魯木齊有一個國家級一類口岸,五個二類口岸,是中國發展對外貿易的活躍地區。隨著新亞歐大陸橋的貫通,烏魯木齊與國內外經濟貿易及友好往來日益增強,不僅與廣州等17個城市保持緊密聯係,而且與世界上63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130個城市有經貿往來。烏魯木齊還有兩個國家級開發區,即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六個國營農墾團場,即五一農場、三坪農場、頭屯河農場、西山農場、104團場、養禽場。
烏魯木齊擁有豐富的煤炭、石油和其他礦產資源,是一座新興的綜合性工業城市。改革開放以來,烏魯木齊的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1993年通過國家體改委、國家統計局等部門考評,進入“中國城市綜合經濟實力五十強”和“中國城市投資硬環境首批四十優”的行列。現在烏魯木齊有工業企業3000多家,形成了以石油加工、冶金、紡織、機械電子、煤炭、建材、食品、皮革等為主體的工業體係,具有與國內外企業開展經濟技術合作的經濟、技術基礎和管理配套能力。部分企業和產品在國內外已有一定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