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暗示的技巧

很多名作家都認為對孩子應常告訴他:“你的腦筋真好”“你將來一定會做出偉大的事業”,以這種態度來教育他。

這是心理上的一種暗示法,對孩童特別有用。聰明的母親們,豈不是也能用這種暗示技巧,在不知不覺中灌輸在孩子的腦海中嗎?

2.教會孩子勉勵自己

前麵提到有關暗示的效果,要是針對年齡較大的孩子,則應教他:勉勵自己,如此更能發揮效果。在人的心態中,本來就有自己以話來勉勵自己,或限製自己的傾向,這在孩童的世界也不例外。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麵對複雜的問題,就會無意中說出“這個是如此,那個又如何”之話。還有,汽車的駕駛員常常說出“出發、進行、停止”等這一類的“指示說法”,來確認自己的行動,以防止錯誤發生。有些作家在失意的時候,說出“我是天才”這話來勉勵自己。更有一位拳擊手在比賽前公開地告訴自己“你絕對會獲勝”,結果他真的獲得這個世界冠軍。這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

像這樣自我暗示,當然也可以應用在孩子的思考上。換句話說經常指導孩子,讓他由自己口中說出“我自己想想看”、“我自己做做看”這一類的話。之後,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能使自己成為一個懂得動腦筋去思考的人。因而,比起孩子心中毫無自我意識,不如讓他說出來,使他更明確地確定自己的行為。

3.“心電感應”的神效

以下是心理學家盧森索爾有名的實驗。老師在五位學生中挑選一位,向大家宣布他的成績大有進步,並藉此機會大大地褒獎他。如此一來,同學看到這種情形,也都相繼努力去學習,以便得到老師的獎勵。盧森索爾教授把這種現象叫做“心電感應”的效果。

所謂的“心電感應”是出自希臘神話中的塞浦路斯王身上,他喜愛雕塑美女人像,而且所雕的人像均栩栩如生。接著,他便開始求神給予所雕刻的美女生命力。於是像心電感應一般,剛開始雕塑雖然是無動於衷,然而由於他的赤誠感應了上天,結果如他所願的,產生了不可思議的現象,上天賦予雕像生命力。人到底是心靈相通的,自己相信會有奇跡而期待它,對方也應該能靈敏的感受到吧!

在預測將來成績的測驗中,把試題隨意指名某個孩子說“你一定會”,果然都是所想的,考題由原來的困難而變為難易適中。同樣的,藉著暗示孩子“你會呀!”他的智力會因而增進,而“心電感應”的效果是可以預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