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工作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獨立完成的還是在他人的幫助下完成的,對完成者的心理影響是不同的。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自信心還不太發達,自卑心理一般較強。於是,他們更渴望成功,尤其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目的,解決難題。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孩子會把在他人幫助下完成的任務,說成隻是自己單獨完成的。這並不是說孩子喜歡說謊,這正反映了孩子渴望獨立完成任務的心態。
讓孩子盡早體驗到獨立完成的心態,對他們自信心、獨立性、意誌力與忍耐力的發展都是十分重要的,有許多成功的教育者都采用這種方法培養孩子。
國外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7歲的孩子用梯子爬上樹玩,不小心把梯子碰倒了,他無法從樹上下來了。這個孩子個性頑強,並不想叫人幫忙,可是他想了許多的辦法還是無法從樹上下來。他有些傷心,甚至感到失望。他覺得自己無能,開始急躁起來。這時孩子的父親發現了,他打算走過去幫助孩子把梯子扶起來。正好有一位孩子心理教育專家在他家作客,他阻止了孩子的父親。他假裝不知道孩子在樹上,把他的汽車開到了樹下,然後離開。樹上的孩子很快發現汽車可以用來幫助他,於是他成功地從樹上下來了。事後,這個心理學家告訴孩子的父親:“沒有什麼事情比體驗到獨立完成的心態更重要的。如果你剛才幫助孩子把梯子扶起來,他就無法感受到自己解決了一個難題的那種獨立完成的心態。而如果一個孩子有了這種體驗,他的人格就容易健康發展,敢於去嚐試解決各種難題,因而他對自己充滿了自信。”
後來這個孩子成了一個很有成就的科學家。
從這個例子裏我們可以看出,讓孩子體驗到獨立完成的心態是多麼重要。父母要利用各種時機,為孩子能體驗到這種心態提供機會。
例如,一個孩子在修自己的小汽車,他要把一個“十字花型”的螺絲釘擰下來,可是他使用的是一把普通的螺絲刀,而不是“十字花型”的螺絲刀,因而嚐試了許多次也擰不下來。他又試用了機動工具可是仍然無法擰下來。如果這時成人交給他一把“十字花型”螺絲刀,並教他如何使用,那麼孩子會很快地完成任務,但是他就因此而感受不到獨立完成的愉快心態。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父母在孩子不注意的情況下,把“十字花型”螺絲刀放在孩子的身邊,讓孩子無意中發現它,並嚐試著用它去擰螺絲,結果成功了。這時孩子的心態便會充滿自豪與成就感,這種體驗,增強了他以後戰勝困難的信心,養成了自己解決難題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