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社交能力的培養(1 / 2)

人生活在社會上,不與他人打交道是不可能的。尤其在當今這個信息時代,一個人如果社會交往能力差,那他的信息來源就會大大減少,而缺乏信息的科學工作者很少會得出成果的。

據統計,一個科研人員在一個課題的研究中,用在查找和閱讀情報上的時間要占該研究總時間的50.9%,實驗後的研究時間占32.1%。在這83%的時間裏,他要不斷地與圖書館、資料室、實驗室、計算室以及各級管理部門打交道。如果沒有社會活動能力,就難以得到別人的了解和支持,那他的工作就會困難重重。

另外,科學研究的方法和各學科最新研究成果,一般都靠社交手段獲得。西方有人對科學工作者的有信息來源和思路影響來源進行統計,發現一個科學工作者的50%以上的最新信息來自與他人交談和通訊,思維方法的改變有60%以上是在與他人直接交談中進行的。他們認為,真正影響他們研究,並把他們的研究推向一個新的境地的信息,主要是來自與他人的交談。

現在的家庭中,多數隻有一個孩子,孩子的交往對象主要是成年人。而孩子們與成年人之間的交往方式不同於他們同齡人之間的交往。原因在於孩子們與成年人之間的交往是單向式,即成年人對孩子是保護性、順寵性的、百依百順的,孩子可以隨心所欲。因此這並不意味著真正的社交。相反的,在與同齡人的交往中,孩子們人人平等,沒有地位的高低(隻有經過長時間的交往才會出現地位高低的現象,社交能力強的人則地位高),這才能稱為真正的社交。缺乏社交能力的人則不能適應這種環境。

人的社交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的生活環境和教育培養出來的。

一個人要有強的社交能力,應具備哪些條件呢?

(1)豐富的知識,優美的語言,優良的氣質是一個強人的社交能力的基礎。

(2)開朗,自信,有主見,無私心,有同情心,懂禮貌,熱情,有幽默感,有勇氣,沉著,果斷,這些都是一個社交能力強的人所必備的品質。

人們是不願與憂慮的人結伴的,開朗大方的人才能獲得人們的歡心。

人們是不容易與一個自卑的人為伴的。一個自信而有主見的人,是一個理想的組織者,社交活動的中心人物,是能把大家的能力充分發揮出來的人。

一個無私心的人,不會沒有朋友。一個團體是不會拒絕一個忘我者為領導的。

一個具有同情心的人,是品質高尚的人,是社交活動的主宰。很難想象一個對別人疾苦漠不關心或加以嘲弄、自傲的人,會贏得人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