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位大學助教,他居然說:“在小的時候,有賴於父母親的失和,才能造就今日的我。”我們認為正確來說,不能說是雙方失和,應該說是他們之間不能適應彼此的生活,但在彼此不能溝通時,最後會采用討論的方式,當然也常常以吵架的方式來解決。聽這個友人說,在同一件事上,他父母親的意見常會不一致。所以他也從父母親那裏,學到了各式各樣的思考方法。彼此擁有互相批評的精神是很重要的,就這樣,他學會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並養成了一有不懂的地方就找書本解決的習慣。
我們認為他的話,極具啟發性。在一般的家庭中,父母親對於孩子的事,大都采取同樣的意見、同樣的態度,然而這種方式對孩子而言不能說是好方法。讓孩子親身聽聽父母的對立意見,可以刺激孩子的思考力。這種在舊式大家庭中不可能受到的腦力震蕩,然而在現代的小家庭裏,父母意見的不同,正足以教導孩子思考。
1.改變男女有別的觀念
以研究如何增進兒童創造力而聞名的E·P托朗斯博士在其報告中指出,他詢問孩子:“假如你想要讓玩具更好玩,應該怎樣變化它比較好呢?”結果女孩不敢伸手去碰科學玩具和車子,而男孩對洋娃娃則敬而遠之。
像這種傾向,以性別的差異來決定取舍,這多半是母親們常說:“你是男孩子應該……”或“你是女孩又應該……”因而給予他們這種觀念。在孩童時期太過於強調性別,長大以後對於所感興趣及所關心的對象都會大打折扣,而往往容易把思考的空間,限定在某一狹小範圍。
2.不可或缺的朋友
最近幾乎沒有看見過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們,一起結伴遊玩的情景。探究原因,那是因為父母不準孩子到年長的同伴家玩。這對孩子成長而言是一大損失。
假若我們比喻父母是一座十層的大樓,而大孩子則是一棟二層樓房,小孩子就像是剛要從樓下爬上二樓的階段,他們以年長的孩子為目標,而漸漸積累了智慧的成長。所以所謂年長的朋友是孩子成長中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3.孩子的成長需要歡樂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我們出席了某位教授所主持的會議,我們感到很驚奇的是,本來很嚴肅的研究會場,自始至終都洋溢著笑聲。在場的人士自由地交換意見,踴躍地發言,笑聲此起彼落。
我們也加入一起講座,在笑聲中氣氛非常融洽,於是那一天研究的主題,就在大家的意見下逐漸地產生結論。我們也整理大家的意見,做了筆記。
親眼目睹這樣的情景,我們稍微能窺知在這樣教授的教育下,之所以人才輩出的原因。
笑可以解除人身心的緊張,提高創造力,這由各種實驗就可以得到驗證。而笑的效用,對於智力正在成長的孩子而言更加重要。所以我們可以說製造一個笑聲洋溢的家庭環境,是使孩子智力成長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