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心智的健康發展(3 / 3)

在3歲左右,幼兒的動作已發展得相當完善,可以參與各種同齡人或成年人的活動,遊戲已開始進入他們的生活,語言能力已有了很好的發展,詞彙日益豐富,能完整講述一件事,語言流暢、主題明確、層次分明,這一時期幼兒的形象思維逐步取代了感知動作思維而占據主導地位。

這裏值得一提的是:本時期幼兒的獨立性已明顯地表現出來,但是由於他們的能力、經驗有限,許多事情是根本無法獨立完成的。於是父母就取而代之,結果雙方往往發生矛盾衝突。如果最終父母“戰勝”幼兒,那麼會大大挫傷幼兒的要求獨立行動的積極性,其結果使幼兒獨立性明顯下降,依賴感增強,父母不僅要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入小學後父母還要“陪讀”等。因此,對於這個時期的幼兒父母采取的最明智的方法就是盡最大的可能讓幼兒獨立活動,無論他們是否做得好,隻要他們能完成就行。父母可以在必要時加以指導,幫助,但絕不能包辦代替,否則對幼兒身心發展不利,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我們應吸取深刻的教訓。

第四關鍵轉折時期:6~7歲左右

這個時期的孩子已有“小大人”的感受了。他們有了較豐富的知識,較強的生活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實踐應用能力幾乎都有了明顯的發展。抽象思維能力也開始發展起來,在語言方麵已開始從口頭語言向書麵語言過渡。這個時期是人類發展的最特殊的時期,人類的心理過程尤其是能力傾向在這個時期會有突出的表現。多數智力超常的孩子都是在這一時期表現出非凡的能力,因而,這個時期也是發展孩子智力和培養非智力心理素質最重要的時期。

5.孩子心理發展的關鍵期

人腦是人類心理活動產生發展的生理基礎。隨著人腦的發展,人的智力與各種能力有一個發展過程,研究表明,各種發展速度是不均衡的,有時快,有時慢。在人們發展的某一時期,會對外界的影響特別敏感,最容易在外界的刺激下發生變化。這個時期常被稱為發展的關鍵。關鍵期理論是奧地利生態學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洛倫茲發現的。洛倫茲是在研究動物的能力時發現關鍵期現象的。他發現動物一些能力在某一時期發展很快,而一旦錯過這個時期,能力就很難發展甚至是不發展了。後來,許多科學家研究人類的各種能力的發展,發現人類能力也有其發展關鍵期的現象。

如1~3歲是口語發展的關鍵期

出生~4歲是形狀知覺發展的關鍵期

2~5歲是音樂能力發展關鍵期

3~7歲是記憶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4~5歲是書麵語言發展的關鍵期

當然,對各種能力發展關鍵期的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還有許多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有待研究發現。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幼兒期(3~7歲)是人類一些基礎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抓住機會進行相應的訓練,定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6.孩子心理發展是適應與促進的結合

上麵探討孩子心理發展的一些基本規律,我們也可以看出發展孩子的智力是一個較複雜的問題。總體原則是:培養孩子的智力是適應與促進的有機結合,就是說,在發展孩子的智力時,一方麵所采用的教育、訓練方法要適應孩子心理發展特點,並與他們的智力水平、知識水平相適應;另一方麵又要提出一些教育的要求,以促進孩子智力的發展。舉例來說,當一個嬰兒學走路時我們一方麵要指導他走得更穩更快,同時還要抓住時機對他提出跑和跳的要求,以促進他運動能力的發展。如果在嬰兒已學會走路時仍要求他反複地走,一遍一遍地走,不對他提出跑和跳的要求,就會阻礙嬰兒運動能力的發展;同理,如果在嬰兒走路還走得不穩時就教他去跑、去跳,也是不行的。

培養孩子超常智力更是一項艱難的教育工作,父母更要遵循“適應與促進相結合”的原則,立足於孩子的現在,著眼於未來,隻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優秀的超常智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