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西部大開發中反腐敗民主管理機製建設的重點(2 / 3)

第一,盡快轉變政府職能。經濟體製由計劃經濟改變為市場經濟後,政府的職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原先的管理職能,絕大部分轉變成為服務職能。但因為種種原因,目前政府職能轉變工作的速度不適應發展要求,轉變得很不徹底。隨著西部大開發的全麵進行,行政體製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的工作必須加大力度,加快進程。在管理職能轉化為服務職能的同時,要合理調整權力結構,特別是對直接關係國計民生,掌握人、財、物、事實權的行政職能,必須進行合理調整。對容易產生腐敗的權力,要認真進行分解,使決策權和行政權分離,資金的調撥權與使用權分開,形成互相監督、互相製約的現代化管理機製。

第二,深化行政審批權製度改革。改革各行政審批製度是從根本上遏製腐敗的一條有效措施。近幾年行政審批製度改革邁出了很大的步子,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目前存在的問題是:上放下不放:國務院已經明令取消了2000多個審批項目,但各省,尤其是市、縣抓得不緊,進展不大;放虛不放實:在中央和省上的嚴令下,各地市都放開了一些審批項目,但放的大多是沒有多少“實惠”,“油水”不大的項目,而對那些有“經濟效益”的項目,卻動靜不大;明放暗不放:有些項目雖然公布不再搞行政審批了,但相應的機製沒有建立,該辦的手續沒有地方辦,還是無法進入市場。而且沒有從根本上廢止支持這些審批的有關法律和行政文件,一遇合適的條件,完全有可能死灰複燃。

第三,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行政執行體製。行政執法不規範是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的重要原因,要適應市場經濟和西部大開發的需求,堅決清理和規範行政執法隊伍,按市場經濟的規律規範行政處罰。要盡快改變政府和企業的隸屬關係,把生產的決策權、指揮權、經營管理權統統交給企業,由企業自主決定。在此基礎上,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國有資產的管理、監督、運行機製。另外,必須將政府的職能進一步簡化,不屬於政府職能範圍的事情,要堅決分離出來,交給經濟組織和社會中介組織處理。

2.充分利用市場配置社會資源

西部大開發的過程,也是深化和完善市場經濟的過程。因此,一定要注重建立和完善市場機製,利用市場機製配置資源。目前應該努力通過機製促進三個市場規範運行:

一是進一步規範土地市場。土地是開發的基礎,也是西部地區最豐富的自然資源。利用土地的審批權謀私,是腐敗分子慣用的手段。所以,在西部大開發中,對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應該成為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在搞清底子,作好規劃的基礎上,要有計劃地將土地推向市場,用機製確保所有土地的租用、出讓都進入市場,進行公開招標、拍賣,從而有效杜絕在土地轉讓和使用方麵出現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

二是工程建設項目要全部市場化。基本建設等工程項目“吃回扣”問題,也是腐敗的一個重要方麵。大開發首先是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項目建設,所以必須特別重視規範和完善工程建設市場。近年來,工程建設的招、投標已經比較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有些項目還沒有進入市場,具體操作還不夠規範。西部大開發中所有的工程建設項目都要進入市場,並按照國際慣例規範建設工程市場。這樣一來便於和國際接軌,二來有利於廣泛吸納外資、外企參加西部建設。

三是加快產權市場建設。西部大開發是現代化開發,具有起點高、科技含量高、影響範圍大的特點。大開發中,我們不僅要在國內和國外大量招商引資,而且還要廣泛“築巢引鳳”,吸引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人才。科學技術和科技人才都是重要的生產力,科技項目可以作為資本入股,科技人才也可以做為資本占有股份。產權要素市場的建設,就是要為知識產權的轉化、轉讓提供方便,從機製上保證大量的高新科技和各個方麵、各個層次的科技人才通過產權要素市場投身西部大開發,使他們能夠在大開發中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

3.建立應用先進技術手段製約權力的機製

現代科技的發展和普及,使利用科技手段監督製約行政行為成為可能。目前,一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實現了辦公現代化、自動化,科技手段在行政領域的利用率越來越高,在增加行政的透明度,抑製行政腐敗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在西部大開發中,應該建立應用先進科技手段遏製腐敗的機製,目前可以先從三個方麵做起:

第一,開通電子政務。通過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把各級政府的政務活動,包括決定的重要事項、製定的政策文件、各種會議情況、政府人事任免、政務信息、社情民意等各種關於政府從政行為的情況及時在網上公布,使所有的單位、部門、企業、個人,都可以通過計算機查詢和了解。這樣,一方麵公開了政府的政務活動,有利於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進行監督;另一方麵可以有效避免政務信息在層層流轉中截留和損失,減少傳遞時間,從而提高辦事的水平和效率。

第二,進行網上辦公。對各種麵向社會和公眾的公務活動,都可以在網上進行。例如:對公眾和企業、單位的申請,申報和其他向政府部門的報告事項,可以推行“網上備案”;對立項報告、項目計劃、投資方案等,可以進行“網上審批”;對建設項目可以進行“網上招投標”;對政府部門和個人違規違紀行為可以進行“網上投訴”;對稅費的繳納,可以進行國庫網上收付係統和網上會計核算係統等等。這樣,足不出戶就可以辦理各種公務,真正體現人民政府為人民的思想和“三個代表”的要求。

第三,建立個人、法人資信記錄。應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建立個人、法人經濟活動、社會活動情況的檔案和資信記錄;各個行業協會、中介機構、媒介組織的有關信息和誠信情況等,也要通過網絡進行信息處理,形成一個為社會服務,向社會開放的綜合數據係統;通過推行信用卡等信用交易方式,減少大額現金交易,加強資金流向監督;通過完善資信評級公司等信用管理機構,建立信用發布製度、公告製度,對違法違紀問題進行嚴密監督。

(三)認真改革公務消費機製

近些年,公務消費開支急劇上升,不少地方出現了以公代私、搭車消費等問題,公款旅遊、公款吃喝等問題更是屢禁不止,成為一個填不滿的消費黑洞,使國家和各級地方財政不堪負重。為此,國家三令五申,發了很多文件,做了許多規定,但收效甚微。在西部大開發中,這個問題必須從根本上改變,解決的辦法應該從改革公務消費機製著手。

1.改革部門預算分配機製

目前,我國的各種專項資金都是由部門直接分配的,比如:水利方麵的資金,由水利部門分配,農業方麵的資金,由農業部門分配。這樣做一方麵缺少必要的監督製約,容易產生人情項目、後門項目、吃回扣項目;二來出現了不少部門截留預算資金,把業務方麵的資金挪作他用,或者用業務資金解決本單位的財政經費,甚至用這些資金為機關建辦公樓、住宿樓以至為職工辦福利的。這些問題必須堅決糾正。具體辦法是改革預算分配機製,不賦予政府各經濟管理部門預算分配的權力,而隻賦予其對所管的業務資金建議分配的權力。根據業務部門的建議,由財政部門組織專家進行論證和初步審定,然後報經各級人大審核批準後,最後由財政部門下撥各地財政部門,在財政部門的監管下,由各業務部門計劃和使用。與此同時,為了保證這一機製有效運行,有經濟收支業務的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收支兩條線製度,單位在銀行隻能開設一個賬戶,嚴禁多頭開戶,嚴禁設立賬外賬,堅決取消小金庫。在這一機製的改革完善過程中,要積極探索加強會計管理的有效途徑和辦法。

2.健全政府采購製度

近年來,政府采購製度基本上已經得到普遍貫徹執行,目前存在的問題是運行還不規範,有些項目、內容還沒有涉及,運行的法規機製也不健全。根據存在的這些問題,在西部大開發中,政府采購製度應從以下三個方麵完善和改進:

一是加強計劃性,實行招標采購。采購中心應該認真總結經驗,加強采購的計劃性。凡是納入政府采購預算和由政府采購中心采購的項目,一般均應進行公開招標采購。采購中心要提前公布采購信息,吸引商家投標,通過競標確定中標者。不能和不便於公開招標的,也要采取公開競爭的方式,按規範的程序實行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