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和改善軟環境,是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內在要求。今後5―10年,是我國尤其是西部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時期。能否確保十五計劃目標的實現,取決於我們經濟結構調整的快慢和產業規模擴張的程度。結構大調整和規模大擴張,必須要有大的投入。西部發展資金來源的重要渠道之一便是靠引進外資。不斷地優化和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利用外資,創造了就業機會,增加了居民收入,拉動了經濟增長。從這個意義上說,優化和改善投資軟環境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內在要求。
3.西部地區“軟環境”建設存在的問題
目前,西部地區投資軟環境建設還存在著許多不適應大開發、大發展要求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第一,在思想觀念上,對新政策研究、理解不夠,對舊體製抱殘守缺,怕別人賺錢,沒有培植稅源、涵養稅基的意識。
第二,在管理體製上,還習慣於計劃經濟的老一套,管了許多政府不該管、也管不好的事。辦事環節多,審批手續多,市場機製不完善。
第三,在服務環節上,辦事效率低,服務意識差,作業方式落後,沒有緊迫感和時效意識。
第四,在法製環境上,受理案件不及時,有的裁決不公正,執法不嚴,治理“三亂”和企業周邊環境不力。
第五,在利益分配上,有的單位和個人把企業當成“唐僧肉”,把管理、服務當做自己創收的手段,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人為地設置障礙。
第六,在市場環境上,不守合同,不講信譽,不按企業章程辦事,不按法規辦事,虛假協議、合同多,資金到位的少,中介服務不規範。
上述問題,有的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程度。如果不能痛下決心加以解決,將直接影響西部地區的進一步對外開放,製約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西部地區必須把優化和改善投資軟環境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增強優化投資環境的緊迫感,切實把各地的投資環境建設好。
(二)軟環境建設的內容
軟環境建設的內容十分繁多,就西部大開發兩年多的實踐看,西部地區加強軟環境建設當務之急首先應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1.優化投資環境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要進一步清理和廢止不符合市場經濟體製要求的法律、法規、文件。要打破地區行政分割和地區封鎖,逐步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係。要堅決規範各類收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要精簡機構,改進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增強政策的穩定性和透明度。工作重點要從過去的行政性審批向協調和服務轉變,通過製定政策、編製規劃、頒布法律法規、發布市場供求信息等方式,對結構調整與宏觀指導提供良好的服務。
2.優化廉政環境
西部大開發是西部千載難逢的曆史機遇,也是一項浩大的世紀工程,勢必伴隨國家人、財、物動輒上億的大投入。怎樣才能防止西部大開發變為“貪官大開發”,構建適應西部大開發的廉政環境,已成為擺在西部各省區各級政府麵前的嚴峻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