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健全民主機製是西部大開發中預防腐敗的治本之策(1 / 2)

要從根本上預防和遏製西部大開發中的腐敗問題,需要多方麵的努力,包括德治、法治以及管理的強化等;需要堅持標本兼治和把重點治理與一般治理相結合等等。然而,從源頭上預防和治腐的角度講,建立健全民主機製更具有根本性、穩定性、全局性和長期性的意義。也就是說,西部大開發中預防腐敗的治本之策是健全民主監督機製。

(一)機製的功能特點及其現狀

機製是規範人們行為、按照製度和體製的要求而製定的運行程序和操作規範,是服務於製度和體製的工作係統的構建及其功能和相互關係。製度、體製決定機製,機製服務於製度和體製。有什麼樣的製度和體製就必須有與此相適應、相配套的機製。我國的社會主義和民主集中製的製度規定了我國人民當家做主的地位和作用,而要確保這種地位和作用的實施,就必須有與此相適應的機製。然而,由於我們在如何確保這種地位和作用方麵的機製不夠健全,所以才出現了“主人”對“公仆”中出現的腐敗問題有看法沒辦法的現象。

科學的製度、體製、機製是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以及路線方針政策的定型化、條文化、程序化。它體現著黨和國家的性質、宗旨,反映著絕大多數人的利益、願望和要求。因此,按製度、體製、機製的要求辦事,就是堅持黨和國家的性質和宗旨,就是代表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反,違背以至踐踏製度、體製、機製,就是違背和踐踏黨和國家的性質,就是違反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科學的製度、體製、機製具有剛性、權威性和平等性的特點。一經通過和決定,就對全體公職人員具有同等的強製力和約束力。製度麵前必須人人平等,不允許有任何淩駕於製度之上的特殊人員。

製度、體製、機製是黨和國家整體利益的反映,它和個人、局部的關係是多數和少數的關係,因此它的建立和健全,能夠從根本上防止少數人以及行業、部門的各種不正之風、腐敗現象的滋長蔓延。

(二)從健全機製入手解決腐敗問題要處理好的幾個關係

要通過健全機製從根本上解決和預防西部大開發中腐敗現象的滋長蔓延,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麵的關係:

1.健全機製的時效性與長期性的關係

通過健全機製從根本上解決腐敗問題,既具有時效性,又具有長期性。從時效性看,西部大開發迫切需要通過預防和遏製腐敗確保其有效運行,廣大的人民群眾強烈要求反腐敗動“真格的”,見實效。如果我們在這個問題上,工作力度不大,效果不明顯,就會使人民群眾失去信心,西部大開發失去重要保證。但反腐敗不是一勞永逸的,它還具有長期性。這是因為,隨著改革和反腐敗的深入發展,舊的腐敗形式消失了,新的腐敗形式又會出現,以機製創新遏製腐敗的工作也會不斷增添新的內容。西部大開發適值我國體製改革和經濟轉軌時期。盡管我國的改革步伐會隨著形勢的發展不斷加快,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製的框架要到2010年左右才能基本建立起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製的建立和完善將需要更長的時間。在宏觀的製度環境或製度結構處於變動之中的時候,西部大開發中這種中觀和微觀的機製建設的完善和合理化也需要一個過程。以機製創新遏製腐敗在轉軌期的中國蔓延是一項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它需要大膽的試驗,巧妙的借鑒,適時的推廣和不斷的創新。這項工作將長期伴隨於中國現代化建設和西部大開發的整個過程之中。因此,在整個西部大開發的過程中,反腐敗既要在解決現實問題上取得明顯效果,又要不斷適應新情況,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把時效性和長期性有機地結合起來。隻有這樣,機製反腐敗才能體現它的“根本性、穩定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2.整體治理與局部解決的關係

我國正處於新舊體製的過渡期與經濟的轉軌期。在這個時期,腐敗現象也處在滋長蔓延的高發期。因此,黨中央把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反腐敗問題作為關係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加以對待,並努力向“使腐敗分子沒有藏身之地”的目標邁進。這種整體性的反腐敗為西部大開發這樣局部性的反腐敗提供了有利條件和經驗。西部大開發中的反腐敗是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反腐敗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於西部地區的特殊性和大開發的特點,又決定了其反腐敗的局部性和特殊性,也決定了我們在反腐敗問題上必須處理好整體治理與局部解決問題的關係。既要把西部大開發中的反腐敗鬥爭看成是影響全局的經濟建設和政權穩定的重大政治任務來對待,又要從西部大開發的實際出發,充分估計在欠發達的西部搞大開發,腐敗現象滋長蔓延的可能性,在綜合治理的同時,走出一條靠機製治腐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