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是村民自治成功推行的關鍵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有一批堅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來引領,要有一批奮發有為的農村帶頭人來推動,要有一批高素質的農民群眾來實踐。在新時期新階段,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對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全國農村有鄉鎮黨委375萬個,村黨組織64.5萬個,鄉鎮、村黨組織數約占全國基層黨組織總數的19.7%;有農村黨員3029萬名,約占全國黨員總數的43%。(賀國強:《大力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堅強組織保證》,載於《求是》2006年第7期。)這是我們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是帶領農民群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是順利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重要組織保證,也是促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朝著健康方向發展,支持和引導農民直接行使當家做主權利的根本保證。

農村黨組織是黨在農村最基層的組織,也是黨在農村基層一切工作的落腳點,通過我們的調查走訪得知,黨在農村的各項工作任務的完成以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隻能通過農村黨組織這一政治資源,而不能通過其他任何別的組織資源,否則,就不能夠最充分、最廣泛地動員群眾、依靠群眾和造福群眾,就有可能偏離甚至背離黨的宗旨與目標。農村民兵組織以及其他經濟合作組織盡管在一定的意義上聯係著一部分群眾,但是,它們的活動內容、目的與實際作用也是有限的,不能夠最廣泛地聯係農民群眾。因此,要在農村最充分、最廣泛地代表農民群眾的願望和利益,維護和實現農民的利益,最主要和最根本的組織載體也隻能夠是農村黨組織;通過我們的訪談也了解到,絕大多數群眾對國家有關農村的各項政策的了解,諸如稅費改革、小麥補貼等都是通過村大喇叭廣播得知的;在農業種植結構的優化過程中,在各種良種來源渠道麵前,群眾最信任的還是由村委會或鎮政府提供的品種,任何單位和個人的可信任度都不足以超過農村黨組織,從某種意義上說,服務群眾能力的高低就是農村黨員先進性的重要衡量標準,服務群眾能力越強,群眾的認可程度越高,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也就越鞏固。因此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先進性建設是引導村民自治成功推行的關鍵。

三、如何進一步發揮基層黨員在村民自治中的重要作用

黨員隊伍的狀況直接關係到黨能否保持其自身的先進性,關係著黨能否繼續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關係著黨在農村領導的實現和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但是目前農村基層黨組織還存在很多問題,農村黨的建設對於村民自治又如此重要,必須尋求解決的途徑,基於此次調研,我們認為H縣的做法值得借鑒。

(一)培育人力資源推進村民自治機製運行

發揮基層黨員在村民自治中的重要作用,歸根結底都依賴於黨員素質的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是培養新型農民、新型黨員。培訓新型農民黨員不但是農村富裕、農民增收的基礎,也是建設農村文明的基礎。黨員的知識文化進程越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就越快。可以引導農民通過學習政策、法律、農業實用技術增強發展的意識、文明的意識,這樣自然而然改變那些不文明、落後的習俗。這就要求基層黨組織主動承擔起傳播先進文化、傳授科技信息的責任,認真學習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法律法規和科學文化知識,要引導廣大農民群眾拋棄陋習,移風易俗,崇尚科學,倡導文明進步和諧生活,切實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因此,要強化黨支部的領導核心地位,建立村黨支部領導下的村民自治運行機製,保證村民自治健康有序地向前推進,健全和完善村級民主製度,促進村民自治工作製度化、規範化、法製化,加強和改進村“兩委”班子自身建設,不斷提高領導、組織村民自治的能力和水平,就必須培養一批先進的農村基層黨員,這是村民民主自治成功推行的關鍵,同時也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一個永恒主題。

(二)創造村黨支部發揮作用的良好環境

創造村黨支部發揮作用的良好環境首先要加強村黨支部自身建設。要充分發揮村黨支部在村民自治中的領導核心作用,鞏固和加強村黨支部在村民自治中的領導核心地位,既靠法律、政策和製度保障,又靠加強自身建設。隻有把黨支部建設成堅強有力的戰鬥堡壘,才能領導和凝聚村級其他組織和全體村民,共同把村裏的工作做好,這是領導好村民自治的根本和關鍵所在。我們從H縣了解到目前各村普遍探索實行群眾推薦、黨員推薦、組織考察相結合的“兩推一選”辦法,公開選拔村黨支部成員尤其是黨支部書記,實踐證明,這樣有利於優秀人才、農村能人脫穎而出,能把那些懷為民之心、思富民之策、興樂民之舉的黨員及時選上來,用起來,有利於提高黨支部的威信,有利於密切黨群、幹群關係,使村黨支部的產生像村委會一樣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受到農民群眾的普遍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