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堅持與發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知識分子政策

1989年6月24日,江澤民在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上指出,知識分子“活躍在生產、國防、科研、教育、衛生、宣傳、新聞、出版、文學藝術等各條戰線,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真正是民族的精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骨幹。”(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頁。)9月29日,在慶祝建國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他重申我國知識分子已經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沒有知識和知識分子,不可能建設社會主義。我們黨的這一基本觀點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知識分子政策,沒有也不會因為不久前發生的政治風波而改變。我們已經有了一支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很好的知識分子隊伍。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繼續貫徹“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方針,努力為知識分子創造、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講話堅持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依靠力量的基本評價,不因一時的社會現象而動搖這個基本評價。

1990年5月3日,江澤民在紀念五四運動報告會上發表《愛國主義和我國知識分子的使命》的講話,在肯定知識分子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地位的同時,係統地闡述了知識分子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使命。他指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的共同努力。其中,知識分子作為工人階級中主要從事腦力勞動的一部分,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擔著重大的社會責任,而且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過程中,在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方麵,在加強民主建設的理論研究、完善民主製度以及製定各方麵法律法規中,在保證有關建設和改革的決策的科學性方麵,知識分子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二)“科教興國”與“人才強國”知識分子政策的形成

20世紀90年代以後,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審時度勢,準確把握知識經濟時代的特點,深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認識,堅持和發展鄧小平的知識分子政策,貫徹其科教興國思想,堅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中,正式提出要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並解釋說,科教興國是指全麵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強盛。(《人民日報》1995年5月22日。)9月28日,十四屆五中全會討論製定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國務院根據《建議》的精神,製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並在1996年3月17日,經八屆全國人大批準,使“科教興國”正式成了我國的基本國策。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使知識分子成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要依靠力量,從而大大提高了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同時,中央專門提出,必須大力宣傳優秀科技人員的拚搏奉獻精神和成就,樹立科學家、技術專家崇高的社會形象,使科技工作成為受人尊敬、令人羨慕的職業。提出樹立知識分子崇高形象的問題,在我國知識分子政策史上還是第一次。“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我國知識分子的信任和希望,極大地調動了廣大知識分子的積極性,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發展的曆史進程。

隨著實踐的深入和認識的深化,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堅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同時,提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的《2002—2005年全國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標誌著“人才強國”戰略的形成。“人才強國”戰略,把新形勢下黨的知識分子工作放在廣義的人才問題中,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布局進行思考。提出大力開發人才資源,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拓寬了知識分子問題的思路。

三、黨的十六大以來與知識分子政策的提高和深化

2002年,胡錦濤就任黨的總書記,繼續推進“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知識分子政策,在具體實踐中豐富了知識分子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形成了科學的人才觀,把人才問題提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麵,提出了黨管人才、原則創新和完善了人才工作的體製和機製。這不僅是對“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知識分子政策的提升,而且標誌著我國政府在知識分子工作上的思想觀念發生了重要轉變。

(一)科學人才觀的確立

胡錦濤在堅持江澤民人才思想的基礎上提出,要樹立有較高知識水平、創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和有豐富實踐經驗與一技之長的實用人才都是人才的觀念,努力形成誰勤於學習、勇於投身時代創業的偉大實踐,誰就能獲得發揮聰明才智的機遇,就能成為對國家、對人民、對民族有用之才的社會氛圍,創造人才輩出的生動局麵。,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575、578頁。)在人才標準上,要堅持德才兼備原則,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不唯學曆,不唯職稱,不唯資曆,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選人才。倡導以人為本的觀念,充分尊重人才的個性,激勵人才的發展,為人才的成長創造一切條件,這三點充分體現了人才工作中以人為本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