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的中央領導集體的創新

中共十六大以來,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步伐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發生深刻變化,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國共產黨新的中央領導集體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持續不懈地推進源頭防腐與製度創新工作,提出了新世紀中國共產黨反腐倡廉、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新要求和新構想:第一,高度重視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指出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關係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全黨同誌一定要充分認識反腐敗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第二,提出反腐倡廉是執政能力的重要標誌。執政基礎最容易因腐敗而削弱,執政能力最容易因腐敗而降低,執政地位最容易因腐敗而動搖。強調堅決懲治腐敗是政黨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有效預防腐敗更是政黨執政能力的重要標誌。第三,提出要深刻認識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堅持反腐倡廉戰略方針,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要求,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之中。第四,提出通過深化體製改革和製度創新,推進治本抓源工作。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製度建設,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頒布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實施綱要,加強反腐倡廉工作體製機製創新。抓住正確行使權力這個關鍵,堅持發展民主、加強監督、建立健全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製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製,嚴格執行規章製度,不斷提高反腐倡廉的製度化水平,形成拒腐防變教育長效機製、反腐倡廉製度體係、權力運行監控機製。第五,提出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為重點加強反腐倡廉建設,突出強調建立健全教育、製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指出教育不紮實、製度不完善、監督不得力,仍然是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強調反腐倡廉工作一定要緊緊抓住教育、製度和監督這三個關鍵環節,做到標本兼治。第六,強調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注重對黨員幹部加強思想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利觀、地位觀、利益觀,堅持“兩個務必”,從思想道德教育抓起,不斷夯實廉潔從政的思想道德基礎、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抓好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切實解決領導幹部廉潔從政方麵存在的突出問題。第七,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把維護發展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強調抓好糾正損害群眾利益不正之風的工作。要堅持把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作為黨風政風建設的工作重點,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嚴重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第八,提出黨的建設的總體布局,在原來黨的建設的四個重要組成部分的基礎上增加了反腐倡廉建設,使黨的建設的內容拓展為五大建設,表明我們黨對反腐倡廉的經驗更加豐富、認識更加深刻、信心更加堅定、措施更加科學成熟,顯示了中國共產黨反腐的新智慧。

二、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反腐倡廉的成功經驗

中國共產黨在反腐倡廉的實踐過程中,圍繞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兩大曆史性課題,深入探索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規律,形成了有關反腐敗的一整套完整的指導思想、基本方針、基本戰略、工作任務、工作步驟、領導體製和工作機製,積累了反腐敗鬥爭的豐富經驗。其主要內容有:

第一,在反腐敗鬥爭的領導力量和指導思想方麵,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堅持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共中央提出新時期反腐敗鬥爭是關係黨心民心、關係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嚴重政治鬥爭。中國共產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善於組織群眾,宣傳群眾,聯係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全黨圍繞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反腐敗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深入研究和解決妨礙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突出問題,從利益原則、公平原則、透明原則等市場經濟規則中,探尋教育、製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斷推進體製、機製和製度的改革創新,為發展營造了健康有序的環境,使人民群眾日益感受到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帶來的實惠和利益。

第二,在反腐敗鬥爭的基本方針方麵,堅持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社會主義方向,始終把維護黨的政治紀律放在首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方向是否正確,關鍵在於是否有利於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否有利於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否有利於鞏固社會主義基本製度,是否有利於維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把反腐倡廉作為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緊緊圍繞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服務。實踐證明,堅持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社會主義方向,擺正反腐敗鬥爭的位置,正確處理反腐敗鬥爭與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的關係,是保證反腐敗鬥爭保持正確方向和取得顯著成效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