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形勢下堅持“兩個務必”在黨的作風建設中的意義(2 / 3)

二、重提“兩個務必”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黨的自身建設,是一個不斷適應形勢發展,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在黨的十六大確定了新世紀的奮鬥目標和戰略部署之後,胡錦濤同誌要求全黨同誌特別是領導幹部重溫毛澤東同誌在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牢記“兩個務必”,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樹立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長期艱苦奮鬥的思想,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兩個務必”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經受各種考驗的有力武器

謙虛謹慎、艱苦奮鬥是一種力量,一種風範,一種追求。它表現為一種不怕困難、蓬勃向上、拚搏進取的民族氣質和崇高理想。曆史和實踐已經證明,什麼時候謙虛謹慎、艱苦奮鬥得到弘揚,我們的民族就精神振奮、士氣高昂,我們的事業就發展、前進;相反,什麼時候驕傲自滿、奢靡享樂之風抬頭,社會上的一些地方就會出現精神頹廢、思想渙散的問題。進入新世紀,黨麵臨著國際、國內、黨內的深刻變化,我們的事業麵臨著各種困難和風險的考驗。要想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趨利避害,要想在綜合國力競爭中有所前進,要想永遠保持我們黨的執政地位,就必須繼續發揚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不斷努力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驕傲浮躁,奢侈享樂,特權盛行,必然瓦解執政基礎,削弱執政能力,最終喪失執政地位。隻有永遠堅持“兩個務必”,才能做到“拒腐蝕、永不沾”,才能做到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不止。

(二)“兩個務必”是新形勢下深入開展黨風建設的重要內容

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是新形勢下全麵推進黨的建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是提高黨的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切入點。而黨風建設的成效如何,關鍵取決於廣大黨員幹部能否在時代發展的進程中堅持和發揚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中尖銳地指出,在一些地方、部門和領導幹部中,教條主義、本本主義滋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盛行,弄虛作假、虛象浮誇嚴重,獨斷專行、軟弱渙散問題突出,以權謀私、貪圖享樂現象蔓延,嚴重脫離實際,脫離群眾。隨著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的改善,一些黨員滋長了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情緒,出現了講排場、比闊氣,甚至奢侈浪費、揮霍無度的現象。黨內一些領導幹部理想信念動搖,革命意誌衰退,自我要求放鬆,優良傳統淡忘,思想滑向庸俗,工作敷衍塞責,生活貪圖享樂。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年輕黨員,雖然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開闊的視野、活躍的思維、改革創新的意識,但也缺乏對謙虛謹慎、艱苦奮鬥重要性、必要性的深刻理解和體驗。一個政黨,在成績麵前,在事業發展順利的時候,如果驕傲情結滋長,奢侈之風盛行,就會走向衰敗。因此,《決定》要求全黨在作風建設中要全麵做到“八個堅持、八個反對”。這“八個堅持、八個反對”全麵覆蓋了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幹部生活作風,可以說是新時期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也可以說是“兩個務必”在新世紀的擴展和創新。隻有謙虛謹慎,才能做到密切聯係群眾,才能做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才能堅持理論聯係實際,才能更好地堅持民主集中製原則。這是黨風建設取得成效的重要突破口。

改善黨的工作作風,就是要牢牢記住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不能丟,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路線不能改。一步一個腳印地堅持“兩個務必”,做到“八個堅持、八個反對”,以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的實際效果取信於民。

(三)“兩個務必”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思想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