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必須深化對執政黨執政業績的認識

這主要體現在推進社會全麵進步上。改革開放以來,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麵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取得了巨大成就,使我們在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征途上邁出了更加堅實的一步。30年來,我國的經濟實力大幅提升、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顯著改善、民主法製建設取得新進步、文化建設開創新局麵、社會建設全麵展開、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曆史性成就、港澳工作和對台工作進一步加強、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進展、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紮實推進。尤其是十六大以後,是改革開放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取得重大進展的五年,是我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實惠的五年,是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顯著提高,是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明顯增強和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更加緊密。我國的改革開放經過了30年的發展,走到了一個新的也是十分重要的曆史關口。3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場曆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製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曆史轉折。我國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我國經濟從一度瀕於崩潰的邊緣發展到了總量躍居世界第四、進出口總額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農村貧困人口從2.5億減少到2000多萬,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必由之路;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隻有改革開放才能推動社會全麵進步。

能不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是人民是否擁護執政黨的基本依據。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不是單方麵的,而是全麵的,包括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素質的提高、民主政治的推進等。缺哪一方麵都不足顯示共產黨的優越性,都不符合黨的宗旨和性質,也不能取得人民群眾的長期信任和支持。科學發展觀明確地把經濟、政治、文化三者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來看,它是我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途徑。隻有通過推進社會的全麵發展和進步,創建執政黨的輝煌業績,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才能更加鞏固。

因此,隻有不斷深化對黨執政規律的認識,才能根據黨的執政地位、執政基礎、執政環境和黨的自身狀況抓住關鍵環節,進行重點突破,全麵推進整個黨建工作的開展;才能進一步解決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兩大曆史性課題;才能根據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實際,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才能從理論創新推動製度創新,加強黨內民主,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使黨始終充滿活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更好地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