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必須深化對黨執政理念的認識
這主要體現在發展上。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麵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執政黨在執政前一般都是社會群體的代表,但成為執政黨以後,應立足於社會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發展是黨的執政理念。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明確了我們黨的政治理念,即黨作為中國的執政黨,必須走在時代前列,體現社會發展的方向。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我黨的唯一宗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通過改革開放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提高;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用“三個代表”進一步明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十七大上以胡錦濤總書記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外國發展經驗,創造性地提出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所倡導的發展是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即又好又快的發展。科學發展觀所追求的全麵發展,就是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這四個方麵是緊密聯係、相互影響的。其中,經濟是基礎,隻有堅定不移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才能為政治、文化、社會建設提供堅實物質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對於經濟、文化、社會建設有著重要的保證作用,隻有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才能為經濟、文化、社會建設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文化是經濟、政治、社會的反映,又對經濟、政治、社會建設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隻有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才能為經濟、政治、社會建設提供有力精神支撐;社會建設是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在社會領域的綜合體現,隻有大力加強社會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能為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創造良好社會條件。科學發展觀是協調的發展觀,是指各個方麵的發展要相互適應,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麵相協調,促進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科學發展觀是可持續的發展觀。人類的延續和代傳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每一代人的發展都應該為下一代人的更好生存和發展留下空間和條件。科學發展觀所要求的可持續發展,就是要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全麵協調可持續作為一個互相聯係、互相製約、互相促進的有機整體,抓住了發展的內在規律,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