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立足中國國情,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的闡述都是站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之上的。可以說,鄧小平發展理論是中國確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理論基礎,有力地推動了當代中國社會以經濟發展、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為基本目標的全麵發展。改革開放的前20年黨和政府在經濟社會發展上努力,應該說,這些發展思想都為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奠定了理論基礎,構成了科學發展觀產生的曆史環境。
3.全麵發展觀
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對毛澤東、鄧小平兩代的發展觀做了曆史的總結和新的探索,提出了全麵發展觀的思想。江澤民同誌在十四屆一中全會上發表的《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若幹重大關係》的講話,概括了我國現代化發展的12個關係;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在強調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同時,又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包括經濟綱領、政治綱領、文化綱領,具體闡述了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以及怎樣建設這樣的經濟、政治、文化。此後,江澤民又多次強調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應是經濟、政治、文化全麵發展的進程。21世紀初,黨中央提出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戰略目標和基本指導思想。在黨的十六大前夕,江澤民在考察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講話中又明確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是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全麵發展的進程,是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麵建設的進程。”在十六大報告中,他進一步把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一起確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麵發展的三大基本目標,提出了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這標誌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更加走上成熟和完善,就給鄧小平的社會主義本質論補充了人的全麵發展這一重要內容,從而豐富和完善了對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認識。
人的全麵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學說的重要內容,江澤民堅持了馬克思主義這一基本理論,順應當代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趨勢,總結我國以及世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發展過程的正反兩方麵的經驗教訓,提出了人的全麵發展問題,並賦予其實際而又深刻的內容。江澤民指出:我們要在發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礎上,不斷推進人的全麵發展。我們進行的一切工作,既要著眼於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時又要著眼於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麵發展。不僅如此,江澤民還就我們應該如何去實現人的全麵發展作了具體的闡述,認為從當代我國的實際出發,實現人的全麵發展就是“要盡快地使全國人民都過上殷實的小康生活,並不斷地向更高水平前進”;就是“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實現人們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麵發展”;就是“要促進人和自然的協調與和諧,使人們在優美的生態環境下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