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搜索結果:1599250條
最大招牌:官渡之戰
招牌搜索結果:56000
名言嘉句: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榮譽稱號:亂世梟雄
影響力星級:★★★★
[人物檔案]
姓名:曹操,字孟德
出生:公元155年
逝世:公元220年3月15日
祖籍:沛國譙縣(今安徽毫州市)
出生地:沛國譙縣(今安徽毫州市)
逝世地:洛陽
主要身份: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主要功過:統一中國北方
主要著作:《龜雖壽》、《短歌行》、《觀滄海》,有《魏武帝集》
[人物生平]
曹操於公元155年生於沛國譙縣的一個官僚家庭。他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靠了養父的關係入仕做官,在靈帝時升為太尉。曹操在公元175年初入仕途,任洛陽北都尉,負責京城的治安。於任上造十餘根五色棒,有犯禁令者,即用五色棒擊殺。大宦官蹇碩的叔父無視禁令,仗勢夜行,被曹操棒殺。京城官民無不驚怵。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曹操因鎮壓起義有功,被擢為濟南相。董卓利用天下大亂的機會,帶兵侵入洛陽,廢少帝,自封相國,挾持漢獻帝,並在洛陽燒殺掠搶。公元190年,曹操引兵於滎陽與董卓作戰,兵敗負傷。公元192年,擊敗青州黃巾軍,得降卒30萬,組成青州兵,從而有了自己的軍事力量。公元197年,陷徐州,殺呂布。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決戰於官渡,以不足一萬人的兵力戰勝實力強大的袁紹,並最終在公元205年肅清了袁紹的勢力,實現了中國北方的基本統一。公元207年,曹操北征烏桓,穩定了北方邊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親率數十萬大軍揮師南下,決心平定江南。劉備和孫權聯合抗曹,於赤壁之戰中大破曹軍。公元211年,曹操進兵西北,采取各個擊破的戰術平定馬騰、韓遂,統一了關中地區。曹操晚年進為魏公,後又封為魏王,勸進之聲不絕於耳,但終被他拒絕。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於洛陽,享年65歲。同年,他的兒子曹丕廢漢獻帝後稱帝,國號魏,追溢曹操為武皇帝,史稱魏武帝。
[影響力評述]
在所有的中國曆史人物中,曹操應當是爭議最大和爭議時間最長的人。在曹操以後的大多數時間裏,在人們的心中,他都是以反麵的形象出現的。特別是小說《三國演義》的風行天下,更使得曹操的反麵形象固著在人們的腦海裏。但曆史總是公正的。如果曹操在天有知,也一定不會想到,他竟然在最具21世紀特色的網絡空間中擁有如此大的影響,而且更多地是以正麵的形象出現。曹操在當代的巨大影響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麵:首先,曹操是中國曆史上雄才大略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在亂世之中統一了中國北方,其曆史功績自然不會被人們忘記;其次,曹操也是一個既立功、又立言的偉大人物,他在功業和文學兩個方麵都有非凡的表現;再次,曹操還是一個傳奇人物,他在文學藝術中的形象無疑擴大了他的影響,無論其形象是正麵的還是反麵的。
曹操在董卓之亂時就起兵討賊,但是他真正的起家還是在鎮壓黃巾軍起義、收並降卒30萬之後。這些降卒組成所謂的“青州軍”,成了曹操征戰天下最初和最重要的政治資本。在以後的數年裏,曹操先後打敗了張繡、袁術、呂布,鞏固了自己的政治和軍事地位。公元195年,曹操迎漢獻帝建都於許昌,從而掌握了當時最大的政治資源,開始了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生涯。其實,最早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計謀的人,是袁紹的謀臣沮授,但袁紹沒有聽從這樣的勸告,錯失了良機,等到曹操將漢獻帝挾持在手時,他悔之晚矣。僅僅從這一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曹操的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