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搜索結果:3671900條
最大招牌:《阿Q正傳》
招牌搜索結果:93200條
名言嘉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榮譽稱號:民族魂
影響力星級:★★★★★
[人物檔案]
姓名: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
出生:1881年9月25日
逝世:1936年10月19日
祖籍:浙江紹興
出生地:浙江紹興
逝世地:上海
主要身份:文學家、思想家、翻譯家、學者
主要功過:創作中國第一部白話小說、領導新文化運動、批判中國國民性
主要著作:《狂人日記》、《阿Q正傳》,有《魯迅全集》
[人物生平]
1881年魯迅生於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的一個小官吏家庭,魯迅的祖父周福清當時在京城做內閣中書。1893年,在魯迅12歲的時候,周福清因為卷入了一場科場舞弊案,被革職入獄,魯迅的家境從此衰落。1898年,魯迅在南京入江南水師學堂學習,後轉入礦路學堂。1902年,魯迅東渡日本,進入中國留學生學習日語的學校——弘文學院,1904年畢業。同一年,魯迅進入日本仙台醫學院。1906年,魯迅因在課堂上看到日俄戰爭中中國人被屠殺的照片,決定棄醫從文,因而從仙台醫學院退學。1909年,魯迅回國後在浙江兩級師範學堂擔任教員。1912年,辛亥革命後,魯迅赴南京,在臨時政府教育部任職。1918年,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小說《狂人日記》。1920年,魯迅來到北京,應北京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的邀請講授中國小說史。1921年,發表小說《阿Q正傳》。1926年,出任廈門大學文科學長。1927年,赴廣州中山大學任文學係主任。同年,魯迅和許廣平定居上海。1930年,參與組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2年,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被選為執行委員。同年末,魯迅因探母病赴北京,分別在北京大學、輔仁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作了五次演講。1936年10月,魯迅在上海因肺病逝世,終年55歲。
[影響力評述]
魯迅是中國20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自曹雪芹之後最偉大的文學巨匠。魯迅在死後甚至生前,受到了人們的廣泛崇敬和讚揚。在魯迅的葬禮上,他身上覆蓋著的旗子上寫著“民族魂”三個大字,這樣蓋棺論定的評價,是空前絕後的。毛澤東在評價魯迅的時候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能得到這樣評價的人在整個中國曆史上恐怕也屈指可數。魯迅自己寫道:“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這段話何嚐不是他自己形象的寫照呢?魯迅不僅僅是一個文學家,廣義地說,他是中國新文化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奠基人。他自始至終參與了五四新文化運動,並且是運動中的主要幹將。魯迅更是一位思想家,他對中國文化的性質和出路有著最深刻的思考。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他對於中國文化的缺點特別是國民性的缺點的思考和批判。
魯迅最早是學醫的,他在《呐喊》自序中說,在一次上解剖課的時候,看到中國人被日本人當做俄國人的奸細被屠殺的照片,以及照片中其他作為冷漠的看客的中國人(這個場景,在魯迅後來的小說《藥》中得到了藝術的再現),他翻然醒悟,認識到僅僅改善一個人的體魄是救不了中國的。魯迅說:“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隻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由於這樣的一個轉變,中國曆史上少了一個優秀的醫生,卻多了一個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無獨有偶,中國曆史上有很多人最初都是學習醫學而後來從事政治和文化事業的,如本書中的下一位人物孫中山,如國學大師王國維等等,也許這並不是一個偶然現象。魯迅從此進入了中國人的心靈世界,並把它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