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心理迎合術(3 / 3)

公司裏人多嘴雜,上麵又有層層領導,怎樣才能讓老板看到自己的才能和幹勁呢?把自己的工作報告直接呈給老板也太明顯了,越級彙報容易讓老板覺得你太張揚、太性急了,要是讓自己的主管領導知道,就更是吃不了兜著走了。

思來想去,王歡寫了一份對公司發展前景的意見報告書給部門經理,經理看後說“很好”,隻是有很多建議的實施自己沒那麼大權力做主。王歡借機說:“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建議,不如把老板請來和咱們部門座談一下,這樣不是顯得咱們部門的人都有為公司著想、願與公司共同發展的願望和決心嗎?”經理一聽,有道理,當即邀請老板,老板自然欣然前來。

開會時,出於對王歡建議的肯定,部門經理安排王歡和自己分坐老板的左右。在會上,王歡大大地表現了一番,當然是在發言上的慷慨陳詞了。

會後,同事們都為能有這樣一次與老板暢談自己想法的機會感到興奮,部門經理更是得到了老板的讚揚。其他部門也爭相效仿,誰也沒有歪曲王歡是在搶風頭、拍馬屁。

在大公司,可能你的頂頭上司本人就可以決定你升職與否。在中小公司,你的直屬上司對你的升職會有一定的影。向作用,但是決定權最終取決於老板本身。所以能夠獲得與老板本人單獨相處的機會,是最有效的“親權”行為。而這種機會往往更需要精心炮製。

經過細心觀察,於洪找到了可以單獨接觸老板的機會。每天中午,公司裏所有人都要去食堂吃午飯,老板總是去得很晚,也許是事情多脫不開身,也許是不願和員工擠在一起“搶飯”,每次老板到食堂時已經沒什麼人了。

那天中午於洪借故晚去了食堂,“正好”碰見老板:“董事長,沒想到您也在食堂吃飯啊!”於洪很自然地達成了心願,單獨和老板有說有笑了一個中午。原來老板也是個挺隨和、愛聊天的人。

從那以後,於洪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不經意”地和老板一起吃午飯。為了避免同事說閑話,他有時借口工作沒完,有時出去辦事晚回來一會兒,錯過吃飯的高峰期。

老板也是人,也需要在業餘時間放鬆一下,那些見到老板就像老鼠見到貓,總想繞道走的人隻會與機會擦肩而過。在職場上,像於洪這樣采取“利己不損人”的正當手段為自己爭取機會,實屬明智之舉。與領導接觸,聯絡感情的機會很多,每一種機會都可以加深與領導的感情。當然,多管齊下,全方位投資更為有效,與領導的關係就更容易拉近。

8.抓住雙方的共同點,喚醒對方的心理共鳴

如果兩人初次見麵便發現彼此有共同熟悉的人或物,就很容易一見如故,進而相攜相幫。

快要畢業了,王剛去一所中學求職,剛報出自己的專業,人事主任就皺了皺眉頭,告訴王剛希望不大,因為學校不缺這個專業的老師。

王剛不甘心就此放棄,還是很恭敬地呈上了自己的簡曆。人事主任拿過簡曆,突然眼睛一亮,問道:“你老家是XX縣?”王剛很機靈,一聽人事主任的口氣,馬上反應過來:這位主任與自己的家鄉有淵源!因為求職的城市位於北方,自己的家鄉深處南方,很偏遠,一般人都不知道有這麼一個小縣城。於是,他追問道:“您去過那裏?您有親戚在那裏?”“我外婆家就在那個小縣城住。我一年前還去過。”畢業生一聽,心中狂喜,他想,太巧了,機會來了。“您外婆家住哪?說不定離我家很近呢?”“XX小學,你知道嗎?小學旁邊的居民區。”

“知道,我們家就住在小學裏。小學和居民區之間有一棵大樹,很大很大,要三個大人才能合抱。”“對,對,我上次暑假去,還在樹底下坐了好一陣呢。”就這樣,畢業生與這位人事主任聊了起來,聊小縣城近年來的變化,聊春節家家戶戶放鞭炮的熱鬧,甚至聊到了縣城裏最有特色的小吃。

結果,畢業生參加了試講,並很快接到了受聘通知。後來,他才知道,自己專業的名額隻有一個,他試講的分數位居第二,但最後學校要了他。是誰幫了他?不用說,是那位主任,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是他自己。因為,無意中,他抓住了雙方的共同點,喚醒了對方的“共同意識”。

也許你也有過這樣的體驗,新到一個單位,遇到一位同事,知道是校友,便感覺很親近;新到一座城市,人生地不熟,遇到一位老鄉,便感覺特別親熱。這其中,起作用的就是“共同意識”。對與自己有共同點的人另眼相待,這是人們普遍的心理。

校友之所以讓你感到親近,是因為你們有彼此都熟悉的老師或同學;老鄉之所以讓你親切,是因為你們有彼此都熟悉的街道和鄉音。

一般說來,對於初次見麵的人,人們通常會抱有警戒心,不過,一旦發現對方與自己有某些共同點,警戒心就很容易隨之消失,信任感隨之增強。從這個角度來講,“共同意識”恰似人際關係的潤滑油。

與人初次謀麵,如能找到彼此的共同點,比如共同的經曆、共同的愛好、共同的熟人、共同熟悉的事,然後談論它。這樣,彼此的關係很快變得融洽起來,話就好說,事兒就好辦了。

那麼,如何找到自己與對方的共同點呢?很簡單,了解與觀察。

如果你是有準備地與人見麵,不妨在見麵之前,了解一下對方的背景,是否是你的老鄉、校友;是否與你同年齡、同出身、同職業;是否與你有共同的興趣與愛好……

如果你沒有準備地見到一個人,見麵時,就要留心觀察。通常,一個人的心理狀態、興趣愛好、身份地位等,在他們的服飾、談吐、舉止、工作環境等方麵都或多或少地有所表現。通過觀察,你可以得知對方是否與自己有同樣的愛好、同樣的追求,同樣的困惑,等等。

比如,一位推銷員到某廠聯係業務。一進廠長辦公室,隻見牆上掛了幾幅裝裱精致的書法長幅,仔細一看,是篆書,便同廠長談起來:“廠長,看來您對書法一定很有研究。這幅篆書寫得好!稱得上‘送腳,如遊魚得水,舞筆,如景山興雲’。妙!看這裏懸針垂露之法的用筆,就具有多樣的變化美。好,好極了!”

廠長一聽,此人談吐不俗,還懂漢代曹全的懸針垂露之法,一定是書法同好,連忙熱情地招呼說:“請坐,請坐下細談。”等到談論業務時,廠長果然爽快地答應了推銷員的要求。

9.恭維操縱術——喜歡被恭維是人性的弱點

人性的弱點決定了人是最經不住恭敬的動物。對上級來說也是如此,你求他幫助辦事兒,恭敬他是理所當然的。你恭敬了他,他也反過來恭敬你和重視你,得到恭敬的人是不會放著對方的難題不管的。

在生活總,會說恭維話的人,肯定比較吃得開,辦事也很順利。當一個人聽到別人的恭維話時,心中總是非常高興,臉上堆滿笑容,口裏連說:“哪裏,我沒那麼好”,“你真是很會講話!”即使事後冷靜地回想,明知對方所講的是恭維話,卻還是沒法抹去心中的那份喜悅。

因為,愛聽恭維話是人的天性,虛榮心是人性的弱點。當你聽到對方的吹捧和讚揚時,心中會產生一種莫大的優越感和滿足感,自然也就會高高興興地聽從對方的建議。

一般北京人都有到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買衣服的經曆,在你試衣時,肯定會受到賣主的恭維:“啊!真漂亮!穿起來非常合身,樸素、大方、有風度。你比以前年輕了幾歲。”本來你是不想買那件衣服的,卻買回來了。

第二天,你神氣起來,可是穿了不到兩小時,某條縫線斷了,裂開了一個大洞。此時,你才曉得,是商家的恭維使你上了當。

所以,你要想在辦事兒時求人順利,首先就要澄清自我的主觀意識,盡快地養成隨時都能恭維別人的習慣。俗話說“習慣是人的第二天性”、“習慣成自然”、“習慣成性”,當恭維別人已經變成你的習慣時,你的辦事兒能力就會相應提高。

你要想求別人辦事,就必須掌握會說恭維的話這一條。會說話同辦事兒是相輔相成的。話說的好聽,說的到位,別人便易於接受你提出的條件和要求,否則即便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會容易辦砸,所以要學會說恭維的話,就必須學會順情說好話。順情說好話一般叫做讚美或者頌揚,世俗的說法即是阿諛奉承和溜須拍馬之類。其實,這種世俗的說教是最不利於辦事兒的,要想把事情辦成功,總得揀對方愛聽的話說,才有利於解決事情。所以,你要學會說讚美的話。

幾乎任何人都愛好虛榮,其特點往往是在他們覺得做沒有多大把握的事情時,極樂意看到自己在這些沒什麼把握的事情上表現不凡,獲得別人的稱讚。當你對他們這些沒把握的事情中任何一樁加以頌揚時,都會發生你所期望的功效。

恭維讚揚不等於奉承,欣賞不等於諂媚。讚揚與欣賞別人的某個特點,意味著肯定這個特點。隻要是優點、是長處,對辦事有利,你可毫無顧忌地表示你的讚美之情。別人也需要從別人的評價中,了解自己的成就以及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當受到稱讚時,他的自尊心會得到滿足,並對稱讚者產生好感。你的聰明才智需要得到賞識,但在他麵前故意顯示自己,則不免有做作之嫌。別人會因此認為你是一個自大狂,恃才傲慢,盛氣淩人,而在心理上覺得難以相處,彼此間缺乏一種默契。學會說恭維的話,當你求人辦事時,你將會感到其中的妙用!

10.要讓別人聽你的,多說“隻有你能辦好這件事”

“小孫,你能幫我翻譯一下這篇稿子嗎?這禮拜就要!”一位科長問他隔壁部門的一位職員。

“以前都是小王幫我翻譯,他英語基礎好,動作也快,可惜他現在出差了。你們部門的小張也不錯,不過他手頭的活太多。”科長補充道。“這禮拜?我恐怕要跟您說聲抱歉。下星期一我有一個會議,必須準備一些相關資料。可能沒時間為您翻譯,小王不是過兩天就回來了嗎?我看根本不用找我嘛!”“啊,我知道了,算了,不求你也罷!”

再來看看另一個故事。一位富商要修建一座辦公樓,但在資金上還缺300萬美元,他出入多家銀行都沒有貸到這筆款。

在所剩的錢僅夠再花一個星期的時候,他約了一家銀行的主管一起吃飯,席間,他直截了當地對銀行主管說:“我還需要300萬元,明天我就要拿到貸款。”“你一定在開玩笑,我們從來沒有一天之內就能辦妥這樣的事的先例。”銀行主管答道。

“其實我認識的銀行負責人有好幾個,但我想了想,覺得除了你,沒有誰有這麼大的本事在一天之內辦妥這件事。”富商很誠懇地說道。銀行主管聽後,一愣,然後微微一笑,說:“你這可是在逼我上梁山啊,不過,我可以試一試。”結果,這個富商在第二天就拿到了這筆貸款。

同樣是求人辦事,一個因為不懂得心理操縱術,不知將心比心,事情原本簡單又容易,卻沒辦成;一個因為了解他人的心理,進而以心攻心,讓幾乎不可能辦成的事情也辦成了。

在第一個故事中,明明很簡單很容易辦成的事情,小孫卻予以回絕,想想看,他真的擠不出一點時間嗎?多半不是,而是他的自尊心受了損,虛榮心沒有得到滿足。因為,那個傻科長要請小孫幫忙,卻一口一個小王好、小張不錯。難免小孫會想,既然小王、小張不錯,我不是“特別”的好,何必找我呢?

在第二個故事中,明明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銀行主管卻給辦好了。這又是為什麼?

道理很簡單,因為“除了你,沒有誰有這麼大的本事”這句話讓這位銀行主管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人人都有自尊心、虛榮心,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都希望自己是“唯一的”、“特別的”。

諸如此類的“隻有你能辦好這件事”或“除了你,誰也不能辦好”等字眼,往往讓人的心理受到強烈的衝擊,讓人產生一種被給予某種特別優待的錯覺。

因為這種錯覺,一個人的自尊心被激發了,虛榮心也得到了滿足。雖然明知那是拍馬屁,但聽起來還是讓人感到舒暢的。

這也是為什麼銀行主管會竭盡全力地發揮自己的最大能量,硬是讓不可能的貸款變為了可能。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想要說服對方接受你的觀點,按照你的意願辦事,不妨大方地使用這樣的字眼。

比如,分派下屬一項重大任務,你不妨有意無意地強調該項任務的艱巨性,說:“我想來想去,唯有你能……”強調“非他莫屬”。

讓家人去做一件煩心的家務事,你不妨多多申明家務的難度係數,說:“幹這個活,你最拿手!”強調他的“獨一無二”。請求他人為你解決棘手的問題,不妨故意誇大對方的重要性,說:“除了你,沒有誰有這麼大的能耐!”

請相信,任何人都可能在你有心設計的“特別”的光環中,特別為你辦事,幫你辦成“特別”的事。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人都希望別人尊敬自己、看重自己。換句話說,人人都想成為重要人物。世界上沒有不想成為重要人物的人。即使最沒有雄心、最謙遜的人,也希望被人重視。一旦你把這種認識固化在你的頭腦裏,成為你日常思考的一部分,你將獲得不可思議的洞察力,明白人們為什麼要做他們正在做的事。

人們不在乎你知道多少,而在乎你有多在乎他們。當他們知道你關心他們時,他們對你的感覺也就變了。所以你要向每一個人傳達一個信息,對你而言,他或她是重要人物。人們如果得到理解和信任,人人都能成為重要人物。一旦你理解和信任他們,他們真的就能成為重要人物,最終讓你的收獲大於你的付出。對你而言,人人都有成為重要人物的潛質,而他們需要的隻是來自你的信任和鼓舞,因為這能幫助他們發揮潛能。

永遠記住,你的目標不是讓他人高看你,而是讓他人高看他們自己。相信他們,他們就會心甘情願地被你操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