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逃出紫禁城(1 / 2)

“小木,提起你的傷心事了,以後,我不說這些思鄉回味的話了。”蘇若瑤安慰著這個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苦命人。

而小木並不介意:“蘇姐姐說吧,讓小木多聽聽,體味一下人間真情也好。”

這就是蘇若瑤和小木曾聊過的話語中的其中一些,聽起來很舒心,細細一品味卻讓人潸然淚下,久久不能平靜。

小木得知蘇若瑤被皇上讚賞,不是開心,而是著急:“蘇姐姐,你一直急著要出宮,可若是被皇上看中了,那出宮可就難了。”

“我隻是個宮女,不是過了服役日期就可出宮了嗎?”蘇若瑤不解地問。

小木告訴她:“蘇姐姐,若是被皇上臨幸,是幸事,但對你來說,是不幸。宮裏,凡是被皇上看中的女人,都不可再出宮。”

“不可能吧?我長皇上十幾歲,他不可能對我有意,今日隻是他偶爾說笑罷了。”蘇若瑤完全不信:“待我人老珠黃時,總該放我出去。”

小木心中有數:蘇姐姐,不管你與皇上年齡差距,隻要你引得了他,他就會毫無顧忌。

後來發現順治帝常在翊坤宮前徘徊,蘇若瑤從此也少出翊坤宮了,等著被放出宮。可是十年了,眼見其他宮女陸續出宮,她始終不能出去。她也不知是為什麼,聽小木說,可能是因為皇上有令,可能是因為她是漢人,要永久呆在宮裏。

永久呆在宮裏?這還不如讓我去死!蘇若瑤木訥了。

她來到翊坤宮前,想著這裏曾經住的袁貴妃,感激她為自己擋住崇禎帝一刀,心裏念著“袁貴妃娘娘,求你助我出宮吧,我在這裏想念家人,生不如死啊”。

蘇若瑤想著想著,這淚滴不由自主地掉下,深情地吟誦著:“無端飲卻相思水,不信相思想煞人。”

剛剛大婚不久的順治帝路過此處,他本已忘記蘇若瑤,但婚後不快的他又來到翊坤宮,聽到了蘇若瑤哀愁的思念:蘇希仁,你想家嗎?可朕不想讓你離開。

順治帝在她背後,與她對吟詩起來:“早知相思水東流,當初不宜種情根。”

蘇若瑤轉身,行禮,在這情況下,不得不順著他的意聊了起來。

也無過分之事,就是這個順治帝想和蘇若瑤聊,聊得愉快,而蘇若瑤雖順著他的意,話語中卻透露著不願。

不久,成年的順治帝的後宮又來了新人,有一位董鄂氏,居住在承乾宮,很了解順治帝的心思,將蘇若瑤和小木一塊接到承乾宮侍候。她要挾蘇若瑤:“你叫蘇希仁是嗎?一把年紀了,還能勾引皇上,也不知有什麼法子。可我也不願學你那低賤的辦法。你就給我將皇上的心留在這承乾宮就好了。若敢說半個‘不’字,你這個對食小木就為你命散黃泉!”

蘇若瑤沒法子,隻能為了小木,依照董鄂氏所說,留住順治帝。順治帝知道蘇若瑤在承乾宮,腳步也挪到了承乾宮。董鄂氏教導蘇若瑤如何對順治帝說話,後來董鄂氏一飛衝天,成了妃子,皇貴妃。可她想要的是,皇上的心一直留在承乾宮。於是蘇若瑤在色未衰之年,就不能出宮。

這成了蘇若瑤的一塊心病。她很想知道外麵的世界怎麼樣了,知道程家怎樣了,可這銅牆鐵壁似的紫禁城,後宮不得幹政,讓蘇若瑤什麼都無從知曉。她冒險一次,大膽地想,直接問順治帝。

一日,董鄂氏帶著蘇若瑤來到乾清宮與順治帝夜談,年輕的順治帝隻對風姿百態的蘇若瑤有好感,充滿了幻想:“蘇希仁,怎麼不說話?”

“奴婢想,皇上為何不與娘娘談些宮外的事情,讓娘娘高興些呢?”蘇若瑤這是想通過順治帝之口得知程迪智的情況。

順治帝很開心蘇若瑤主動向自己提出建議,早把董鄂氏扔在了一邊,隻顧著蘇若瑤:“蘇希仁,你是從福建來的,朕就與你講講東南一帶的事。福建泉州出了個名震天下的程成功。”

“奴婢家原是在福建,但從未聽說過有程成功這個人,而且,那邊,一般人家也不敢給孩子取這麼有氣魄的名字。”蘇若瑤聽到“程”字,心中有些感覺了:難道是延仲?

順治帝坐著,向她講述:“這個你就不懂了此人原名程延仲,是福建巨盜程迪智的長子。前朝餘孽在南京建立政權,十分欣賞程延仲,說要是有公主,就招程延仲為駙馬。南明的皇上賜他名字‘成功’二字,後來把前朝的國姓‘朱’賜給他,叫朱成功,他就成了‘國姓爺’。好笑,‘朱’怎麼是國姓呢?現在隻有我愛新覺羅才是國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