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用100件個人物品過一生嗎?

@luoluoatbj

她理財上麵有個話題,是買了卻用不著的東西。確實我也有過買買買再扔扔扔的經曆,特別是幾次搬家,都是不斷精簡物品的過程。科學女青年講究量化思維,到底一個人需要多少物品?

2007年夏天,家住加州南部的美國人戴夫·布魯諾(Dave Bruno)環顧自己滿滿當當的衣櫥、起居室、廚房和車庫,發現偌大的家裏幾乎沒有活動的空間。對物質過度豐富的恐慌逐漸轉變為對過度浪費的擔憂,Dave最終決定,將自己擁有的東西減少到100件,借此生活一整年。

他在博客上記錄自己的想法和行動,吸引了不少網友關注,一些還開始與之互動。《時代周刊》報道了他的故事後,他出了書,上了電視,去了TED,還在facebook上開設了專題頁麵,引發了更多人效仿。從此,一場以“清減、拒絕、再整理”為口號的運動興起了,這就是“百樣物品挑戰”(The 100 Thing Challenge)。

Dave用自己的經曆證明,他隻擁有100件個人物品就過了至少一年,而且過得很好。這份經曆寫在他的《裸活時代》裏。

Dave的出發點,也是對物質生活的反思,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真的需要不斷地購買大量商品,來讓我們過得快樂嗎?為了支付日益高漲的花銷,我們需要信用卡借支,不斷地工作來彌補,然而很多快樂,並不需要太多的物品來支持。他想用簡化自己的生活,來證明這一點。

他的簡化物品的清單主要包括:

衣服(不包括內衣)

衝浪露營物品

私人紀念物品(婚戒、聖經)等

不包括書籍、家具、房子等。

他的妻子還有三個女兒,她們也並未參加入簡化物品中。

事實證明,他不但活了下來,還活得很好。他的100件物品中還包括了許多驢友裝備,因此他的生活也很充實。當然這裏麵也有一些客觀因素,比如他的工作比較自由,環境不需要正式著裝等。因為這件事情比較不尋常,在他開始這項挑戰的時候,我就已經關注過他。坦白講,最後寫成的這本書沒有我預期的好看,但是也有所裨益,確實,太多的物品,隻是代表過多的花費、不停地整理,而且你還會忘記其中的一大部分!

那我自己能做到這樣嗎?我試著用excel表先做了一份衣服清單,把衣服按照襯衫、長裙等等分類,結果發現單是衣服已經快100件了。好吧,至少我還可以設立一個目標:用100件衣服過一生。

這本書還留在我的書架上,時不時看一看,提醒我簡化再簡化,重點是不要買太多東西了,cash is king。

也許有一天,我也能隻用100件物品,自由地行走全世界。

一塊錢過一天

@梅子

凱絲·凱莉是布裏斯托爾一名教外國學生的教師。她沒有存款,卻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到超市購物,去酒吧喝酒,在咖啡店喝咖啡,她的收支勉強保持平衡,也從不為將來做打算。如果說“一天一英鎊,堅持過一年”的挑戰深深地改變了她,那麼這種改變幾乎是翻天覆地的。在那一年,她開始感受到生活的真意,開始找到了物質消費刺激意外的快樂,最重要的是她懂得了“自由”的含義。如今,她與伴侶布魯斯居住在薩默塞特,繼續享受著簡單而快樂的生活。她把這段經曆寫成了一本書《一塊錢過一天》。

她是怎麼做到的呢?看以下目錄:

楔子:一不做,二不休

三杯酒下肚的突發奇想,讓我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未來的一年裏,一天隻花一英鎊生活。好吧!無論如何,我要證明我能做到……

6月

後悔草率作出的決定,卻還要麵對工作中不斷出現的人情費,怎樣才能讓朋友們看到世上確實有“免費的午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