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登基(1 / 2)

說起言景瑞瞞著西琉那邊火速登基一事,其實也有原因。

本來他一個西琉二皇子,即使在攻打焉地的戰事上立了豐功偉績,該得到焉地的人也不該是他才對。

這麼一塊富庶之地,莫說其他皇子虎視眈眈,就是西琉王自己,也是覬覦了許久。按道理說,應該不舍得將焉地下賜給言景瑞才是。

但是西琉王很喜愛這位二兒子。

他一生深愛著二皇子的母親,麗王妃。由於愛屋及烏,他一直希望言景瑞能夠繼承大統。

言景瑞果然如西琉王的期待,一直以來在皇子中間異常突出。無論是在文在武,都比幾位皇子出眾許多。他老早就想將西琉交給言景瑞。

隻是唯一的問題不好解決。

他的嫡子是他的絆腳石。

說到太子言景真,西琉王隻能歎息。他的生母羅王後出身高貴,而太子又是嫡子,他不能罔顧眾大臣的反對,將太子廢黜再立二子。

無計可施之下,他隻能將主意打到了鄰近大國焉的身上。

焉主在他眼中雖然也很出色,但焉主身後還有一位太後在四處掣肘。看起來,焉國雖然很強大,劍南關也很穩固,但是並非不能攻克的堅壘。

於是他便想到,讓言景瑞巧取豪奪焉地,並頒下聖旨,他若成功奪取了焉地,便將焉地作為言景瑞的封地賜給他。

他在言景瑞即將出發前,便秘密地告訴他必須背水一戰。

他若不能勝利,回國後等待他的隻能是兄弟們的刀劍相向,他必死無疑;就是不回來,也會被追殺一生。若是成功奪取焉地,那麼也不需要回來了,直接在焉地稱帝。等到時機一到,立刻揮軍北上,直取西琉。

換句話說,西琉王早已將自己預算在必死的行列,而提早將西琉交到言景瑞手上。

為了讓他更名正言順,西琉王還給了他一道旨意。若到時真的一統西琉、大焉,將這道旨意公諸天下,他便是名副其實的西琉王了。

這是西琉王傾其一生必須完成的野心。即使犧牲性命,也要讓西琉一統江山。合並了西琉與大焉,此後再圖吞並東北角盤踞的渤海上國,然後稱霸整個中原大陸。

西琉那邊各位皇子多少猜到了西琉王的用心,想著他言景瑞是哪根蔥,靠著老媽的寵愛居然爬到他們頭上,非常不甘心。

因此,當他們聽見西琉王舉國之力派遣的二十萬大軍在劍南關附近有所異動的時候,便急忙準備兵變奪位了。

說了許多局勢上的事情,隻是要讓人明白,為何言景瑞要急於登基為王。

因為一旦西琉那邊傳來王位易主的消息,那二十萬西琉軍的軍心必定不穩。

那些士兵的父母都在西琉,如若在那之前不能替自己營造一個有利的環境,這消息一到,二十萬大軍必定有大半想逃回國內的。

(以上分析可能會有遺漏^_^b)

就這樣,三月三十日,言景瑞已騎虎難下,終於登基即位,改國號為寧,改元太初。

即位之機,大赦天下。沿用前朝舊製,大肆提拔基層官員,開辦恩科,並施行了諸如減輕田賦稅率等一係列的利民措施,其後深得黎民稱道,而此為後話,按下不談。

同一時間,他又封降君荼浩羽為安樂王,並劃了最臨近皇城的一座離宮給他作為府邸,他的妃嬪則各從所願。另外又賜了許多珍寶黃金,說了一通讚譽其大義和性情的話。

這之後,恢複了姬宏敏的身份,並加官進爵,依舊讓他鎮守劍南關。至於姬宏敏肯不肯去,那就另當別論了。

而言景瑞充實後宮等事宜,他並沒有要昭告天下選秀——這點很得老百姓的心。隻立了方宛為皇後,又添了位名叫“鄧月輝”的皇貴妃,其餘侍奉宮人,隻留了足夠使喚的人數和自願留下的,其餘人等發還其家。

登基大典之後,從西琉趕來的一批人才正式投入崗位。言景瑞當晚便大排筵席,既是為他們接風洗塵,也是為慶祝自己登基為王。

這一天晚上,在焉國破國之後,荼浩羽和女詭第一次見麵。

看見荼浩羽坐在原先言景瑞的那個客座首席之上,女詭心裏很不是滋味。

他的臉色蒼白了,也比以前沉默得多。那雙黑亮的眸子毫無顧忌地盯著她,雋永而深邃,看得人心中不忍。

女詭很想跟他說些什麼,隻是現在,她隻能坐在屬於她“皇貴妃”的座位上,頂著眾人頻頻射來的目光,不敢多朝他望去一眼。

言景瑞自然知道身旁的女詭心不在焉,轉目看了看下木無表情的荼浩羽,拎起酒盞說道:

“安樂王,讓朕敬你一杯。”

荼浩羽回過神來,撇開目光沉默地拾起杯盞站了起來。

“願我大寧永享太平。”言景瑞笑道,舉杯幹盡。

眾人聽得祝酒,紛紛附和,也是笑著一飲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