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能源生命線與戰略安全(1 / 1)

中國能源生命線與戰略安全

今日時政

作者:蔡翼

中國能源約有60%的油氣進口需要經過海上運輸,依賴進口的程度不斷擴大,其中有大約90%需要經過印度洋和馬六甲海峽。一旦中美之間爆發軍事衝突,美國將封鎖中國的海上運輸,屆時中國的“海上能源生命線”將受到致命的打擊。

倘若中國能夠在能源供應方麵,改變供應鏈的結構,分別從北亞、中亞、南亞及東南亞等陸上比鄰地區以及海域探勘的油氣生產,應該可以建構一個“陸上暨近海能源供應體係”,逐步降低對海路運送油氣的依賴,提高能源供應的安全保障。

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謝欽表示,中俄將在石油開采與加工領域加強合作。俄羅斯石油公司將與中國三大石油公司協商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北極圈巴倫支海和伯朝拉海大陸架的油氣資源。位於北極圈內的亞馬爾半島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俄羅斯歡迎中國共同開發,這些舉措將加速實現中國“陸上能源供應體係”的新布局。

中亞地區是僅次於中東和西伯利亞、世界排名第三的油氣儲藏區,地理位置與中國相鄰,可以成為中國“能源戰略布局”發展的重點。中國以上合組織作為能源合作平台,通過股權並購、油氣探勘合作、陸路油氣管線的鋪設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加大、加快在這一地區能源開發的合作,希望將中亞建成中國主要的能源供應基地。中國西南方的中南半島也有相當豐富的油氣儲藏與開發潛力,以緬甸為例,就有相當豐富的油氣儲藏。從2000年開始,緬甸已成為東南亞通過陸上油氣輸送管道向國外輸出天然氣的主要國家。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調查,柬埔寨在暹(xiān)羅灣已探明可開采的20億桶石油和10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儲量。孟加拉在近海海域亦有十分豐富的油氣蘊藏。中國政府應該及早整合國營石油公司,投入資源,搶占鄰近國家能源開發的戰略高地,在中國南麵建構一個安全又穩固的“陸上能源供應鏈”。

在東海和南海海域的油氣開發,原可以按照“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營造互利雙贏的合作關係。無奈美國在背後攪局,讓問題變得十分棘手。中國需思考更開放創新的合作模式,解決目前的困境。

既然俄羅斯已經邀請中國在西伯利亞地區以及北極圈開發油氣,中國不妨也邀請俄羅斯共同參與東海大陸架及南海海域的油氣開發。與俄羅斯的合作,將改變中國在東海和南海的戰略態勢。

(摘自《台港澳報刊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