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做無謂的讓步
每次讓步都要換取對方相應的讓步,都要爭取己方的利益。也就是說,讓步要讓在“加”上,讓得恰到好處,使己方較小的讓步換取對方較大的讓步。
2.不要輕易表態接受對方最初的讓步
即使對方最初讓步的效益高於己方的期望值時,也不要輕易表態。因為,對方的最初讓步還有餘地,而且己方推遲表態還可以引出對方的意圖。
3.談判中的讓步,並不是對等的讓步
每次讓步的幅度不宜過大,讓步的次數絕不可多,而且要設法讓對方感到,己方作出的每一次讓步都是重大的讓步,以爭取達成協議。
在嚴重僵局的處理過程中運用讓步策略,必須通盤謀劃,明確用什麼方式、在什麼時候、在哪些方麵讓步,讓步到什麼程度等一係列問題,決不可盲目地讓步,引起失誤,出現得不償失的結果。
利益是談判的根本點
談判是一種化解利益衝突的工具。談判的出發點也應該以合理的利益出發。在談判中,利益大於立場。
談判的雙方都有追求實現自身利益的權力。談判的一方不能憑借自身的實力或運用某些策略手段迫使另一方作出重大的讓步,毫不顧及對方的利益。而應通力合作,協調雙方的需要和利益,使得雙方各得其利。滿足談判對手的利益需要是談判成功進行的保障。
科恩代表一家大公司到俄亥俄州購買一座煤礦。礦主開價2600萬美元,而科恩則還價1500萬美元,顯然,雙方的報價差別較大,必須給予調和,才能達成協議。但礦主態度十分強硬,拒不讓價。最後當科恩開價上升到2150萬美元時,礦主仍不妥協。這讓科恩感到奇怪,為什麼賣主不接受這個顯然是公平合理的還價呢?為找出原因,他邀請礦主共進晚餐,礦主的幾句話道出了他不讓價的原委。原來他兄弟的煤礦賣了2550萬美元,還有一些附加利益。這下科恩明白了,礦主除了想賣礦山外,還有其他的需要,而他們卻完全忽略了,這就是自尊的需要。
隨後,科恩開始調查礦主的兄弟從賣礦中得到多少附加利益,協商的結果是達成了一個雙方都滿意的協議,買方所付出的價格沒超過公司的預算,而賣方則覺得他的出售條件要比他兄弟好得多。這是一筆因滿足自尊需要而達成的協議。
公司聘請的談判代表想當然地推斷談判的焦點就是煤礦的價格,因此將談判重點放在雙方的討價還價上。但幾經協商,賣方絲毫不通融,這才考慮在要價的背後還可能有其他的原因。症結找到後,問題才圓滿解決。
在談判中,由於談判雙方過於重視自己的立場或原則,將某項原則或立場視為談判所堅持的重要條件,往往使談判陷入僵局。事實上,許多人並不一定了解,在談判雙方對立的立場背後,既可能存在衝突的利益,還可能存在共享的或可以彼此兼容的利益。
一項談判的立場背後會有許多的利益因素。談判者必須徹底分析交易雙方的利益所在,認清哪些利益對於己方是非常重要決不能讓步的;哪些利益是可以讓步的,可以用來交換對方的條件。在分不清利益因素的情況下,盲目地堅持立場和原則,往往使談判陷入僵局,或者使談判徹底失敗。
識別利益因素往往依賴於雙方彼此之間的溝通。談判中,盡量多問為什麼,如“您為什麼特別注重……您為什麼不接受……”等問題,以此來探求對方的真實利益所在。
利益是談判的出發點,談判要以利益為出發點,談判的重點也要放在利益上。這也是推動談判成功的重要因素。
1.闡述雙方的共同利益
共同利益的存在才有談判的可能,而深入地分析並清晰地描述雙方的共同利益則會起到凝聚談判共識的效果。因此,談判中雙方應該將重點放在一起努力擴大雙方的共同利益,而不是討論與確定各自分享的比例。
高明的談判人員總是能夠遊刃有餘地進行談判工作,而不至於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僵局,原因就在於,他們在談判時總是抓住雙方的共同利益,使談判成為一個討論如何合作的平台,而不是爭鬥的場所。
無論是從實踐還是從理論上說,談判中立足於擴大雙方的總體利益都是切實可行的。在現實中,共同利益是客觀存在的,但發掘這些現實的潛在利益卻需要雙方的合作精神和高超的技藝。
當然,從擴大共同利益為出發點進行談判,其最終能否獲得最佳談判結果還取決於一個技術層麵的問題:談判雙方能否通過有效的共同利益描述獲得雙方的一致肯定。
闡述雙方的共同利益是有效談判的一種策略,最高明的談判者常常據此促成自己的談判工作。客觀地說,描述共同利益需要高度的技巧,特別是挖掘潛在共同利益就更需要技巧。而潛在利益的挖掘卻是描述共同利益必不可少的步驟。談判人員需要進行深入地分析,要在複雜的環境中理出清晰的脈絡,並選擇有針對性的策略陳述問題。
2.明確自己的利益
談判是一個利益交換的過程,買賣雙方要在這個過程中認真分析自己手中的籌碼會帶給對方怎樣的壓力。一次談判的立場背後會有許多的利益因素,談判人員必須徹底分析交易雙方的利益所在。這既包括對共同利益的清晰認識和描述,也包括對自己利益的認識。
談判中需要妥協,但妥協的目的不是放棄自己的利益,而是通過妥協滿足對方的利益,同時贏得對方給予自己期望的核心利益。所以,我們必須分清自己在談判中哪些利益是至關重要的,哪些是可以用來作為利益交換的籌碼的,唯有如此,我們的談判工作才可能取得成效。
當你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可交換利益,且這一利益確實是對方需要的利益時,這一利益也就是你贏得談判的籌碼。
3.闡述對方的利益
同樣,你可以依據界定自己期望得到的利益的方式界定對方的期望利益,這樣做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你想讓自己的談判策略更貼近實際,更有效地擊中對方的要害,那麼了解談判對象的利益需求是不可或缺的。有效地界定對方的利益可以為我們談判策略的選擇提供依據。
美國著名的麥凱公司在它處於創業階段的時候,為了擴大公司的規模,決定修建一座現代化的新廠房。擴建廠房的預算出來了,需要25萬美金,但當時公司手頭隻有17.5萬美元,因為公司方麵沒有出具可靠的擔保,於是銀行拒絕了麥凱公司的貸款請求,公司經理哈維·麥凱為此傷透了腦筋。他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
麥凱找到一個在當地非常有實力的建造商,對他說:“我保證,如果你以17.5萬美元替我把廠房蓋好,我會成為你最好的業務員。在未來的5年之內,我會充分利用我的人際關係,替你找到至少5樁大生意。我有不少朋友正處在類似我的發展階段,而我是他們中間第一個采取行動的人,而他們正在作壁上觀,希望我為他們摸索出一條可行之路,好省下他們的力氣,得到現成的經驗。所以,一旦我的廠房能夠順利建成,他們對我會言聽計從。你想想,5樁生意可比賺我一樁好得多。”
建造商仔細權衡之後,不由得心動了,但他還是與麥凱進行了一番討價還價。首先,他要收20萬美元,其次,要麥凱先替他找兩樁生意。建造商的條件比籌集25萬美元的資金要容易得多,於是麥凱痛快地答應了他的要求。協議順利地達成了。麥凱借建造商之力,既節省了一大筆資金,又成功地建好了新的現代化廠房。麥凱的公司從此蒸蒸日上,而他本人也成為世界著名的企業家。
在談判中,對於利益問題,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談判者應向對方積極陳述自己的利益所在,從而引起對方的注意並使對方滿足自己的利益;
承認對方的利益所在,考慮對方的合理利益,甚至在保證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努力幫助對方解決利益衝突問題;
在談判中既要堅持原則,又要有一定的靈活性;
在談判中對利益做硬式處理,而對人做軟式處理。在談判中要強調當事人為滿足對方利益所作出的努力,有時也要對對方的努力表示讚賞和滿意。
總之,談判的根本點就是將談判雙方的利益進行某種程度某種方式的交換,同時雙方的給與取是相對應的。買方要從自己這方拿出一定的籌碼,以此來吸引賣方;相應的,賣方也要將自己的條件明確開出以確保對買方有吸引力。每一方都用一些籌碼或條件進行交換,等到雙方對對方的籌碼或條件都互相滿意時,談判就會達成協議。
你永遠不需要在各個方麵都滿足你的談判對手,你需要做的,隻是用某一個獨特的好處滿足對方最大的需求。但是,你必須記住,你不可以擅自決斷你的“好處”,你必須進行充分地調查論證。當你提出某一項好處時,這個好處必須是符合對方的需求的,而且正好可以解決對方最大的問題。
雙贏是談判的終極目標
雙贏是談判雙方都期待的結果。隻有雙贏的談判才是雙方都滿意的談判。
一般情況下,談判每一方都在為自己的既定立場爭辯,談判者更多的是注重追求單一的結果,堅持固守自己的立場,而從來也不考慮對方的實際情況,看到對方堅持立場,也盲目不願意放棄自己既有的立場,甚至擔心尋求更多的解決方案會泄露自己的信息。一些談判者往往錯誤地認為,談判的一方所得就是另一方所失。給對方所作出的讓步就是己方的損失,所以沒有必要再去尋求更多的解決方案。談判對手的問題始終應該由他們自己解決。談判就是要滿足自己的利益需要,給對方提供解決方案似乎是違反常規的。因此,帶著這樣想法的談判人員,談判的結局是不理想的,甚至是失敗的。
成功的談判應該使雙方都有贏的感覺,雙方是贏家的談判才能使以後的合作持續下去,雙方也會在合作中各自取得自己的利益。因此,如何創造性地尋求雙方都接受的解決方案就是談判的關鍵所在,特別是在雙方談判處於僵局的時候更是如此。
談判明智協議的核心特點就是雙贏,談判的結果應滿足談判各方的合法利益,能夠公平地解決談判各方的利益衝突,而且還要考慮到符合公眾利益。
一家日本客商急需加工一批新款式的流行套裝,於是他來到我國一家著名的羽絨生產廠進行業務談判,要求定做一批按照他的樣品要求的羽絨服套裝。本來這是一件對雙方都有利潤的商業合作,但是我方廠家從談判中了解到,由於日本客商需求的產品數量不多,難以進行批量加工生產,加工的難度又很高,造成加工方成本上的核算相當的高。除此之外,日本方要求的交貨期又非常的短,於是他跑了中國的許多地方,都遭到了廠家的婉言拒絕,沒有一個羽絨服廠家采取合作的態度,這個日本客商一次次的碰壁而去。
這次,我方的廠家通過仔細的核實和察看貨品來樣,確認日本客商要求的加工難度的確相當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工廠接受的這批訂單,不僅幾乎沒有什麼利潤可圖,而且還極有可能虧本經營,但是如果不接手這批生意,損失的可能就是雙方今後的合作前景。看到對方客商愁容滿麵,內心十分著急的樣子,我方談判代表從對方的利益出發,本著合作的原則急人所急,當場拍板,同日本客商簽訂了加工合同,並且保證一定按質按量按時交貨。我方的合作與豁達爽快的談判態度,深深地打動了日本客商的心,對方感到我方既能夠替自己著想,又具備相當的實力,對雙方的合作充滿了強烈的信心。後來經過雙方進一步的溝通、探討和商議,日本客商隨即決定增加貨品的數量,主動向我方廠家提出,加工數量由開始簽訂的5000件增加到10萬件,他想在日本做大批量的促銷。這樣一來,我方廠家由於產生了批量生產的效益,不僅使得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利潤也將相當的可觀,從而一舉與對方成為了長期的合作夥伴。
我方羽絨生產廠家以誠心換取了對方的信任,使得對方主動提出改變需求量,最終取得了這場談判的勝利。
如果羽絨生產廠家不是本著誠懇合作的態度來與日本客商合作,而是從眼前利益出發,結果很可能就與日本廠商先前的數次遭遇一樣,雙方將不但達不成任何協議,而且還將失去一個重要的合作夥伴,可見,合作性在談判中能夠給談判者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和收益。
雙贏是談判的終極目標。為此,談判者需要遵循如下的談判思路和方法。
1.將方案的創造與對方案的判斷行為分開
談判者應該先創造方案,然後再決策,不要過早地對解決方案下結論。比較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所謂的“頭腦風暴”式的小組討論,即談判小組成員彼此之間激發想象,創造出各種想法和主意,而不是考慮這些主意是好還是壞、是否能夠實現。然後再逐步對創造的想法和主意進行評估,最終決定談判的具體方案。在談判雙方是長期合作夥伴的情況下,雙方也可以共同進行這種小組討論。
2.充分發揮想象力,擴大方案的選擇範圍
在上述小組討論中,參加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覺得大家在尋找最佳的方案。而實際上,在激發想象階段並不是尋找最佳方案的時候,人們要做的就是盡量擴大談判的可選擇餘地。在此階段,談判者應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同一個問題,甚至於可以就某些問題和合同條款達成不同的約束程度,如不能達成永久的協議,可以達成臨時的協議;不能達成無條件的,可以達成有條件的協議等。
3.找出雙贏的解決方案
雙贏在絕大多數的談判中都是應該存在的。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可以滿足雙方利益的需要。這就要求談判雙方應該能夠識別共同的利益所在。每個談判者都應該牢記:每個談判都有潛在的共同利益;共同利益就意味著商業機會;強調共同利益可以使談判更順利。另外,談判者還應注意談判雙方兼容利益的存在,即不同的利益,但彼此的存在並不矛盾或衝突。
4.替對方著想,讓對方容易作出決策
讓對方容易作出決策的方法是:讓對方覺得解決方案既合法又正當;讓對方覺得解決方案對雙方都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