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如何實現願景(2 / 3)

運營機製不透明,收入分配不公平,行政性行業壟斷導致企業喪失競爭力和公信度,內部監督機製形同虛設,公權腐敗滋生等等,都是導致上述國企社會責任感得分極低的原因。另外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員工身份的“雙軌製”:與全民正式員工相比,(臨時)聘用員工同工不同酬,且普遍得不到勞動保險和其他社會保障(與資本主義社會原始積累初期的特點非常相似)。

顯然,責任首先要包括企業對自身員工的承諾。

在參考國際企業社會責任指標體係、國內企業社會責任倡議書和“世界500強”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基礎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簡稱社科院)從反商業賄賂、產品合格率、社保覆蓋率與節能減排等四大方麵,對企業社會責任進行綜合評估,並按得分將企業劃分為五大類:領導者、先驅者、追趕者、起步者和旁觀者。

社科院發布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報告(2012)》顯示,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平均為23.1分,且有六成企業處於“旁觀”階段。“注釋2”

實際上,企業的社會責任不僅僅是慈善,應從管理責任、市場責任、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等四個方麵來綜合評價。

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平均為23.1分,整體從旁觀階段進入起步階段;但仍有六成企業得分在20分以下,這跟整個中國市場經濟轉軌的狀況有關。隻有在市場經濟發育到達一定程度後,企業的社會責任才會比較明顯地表現出來。

在國企、民企和外企等三種企業類型裏麵,國企的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最高,平均得分為40.9分,整體處於追趕者水平;外企的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最低,平均得分僅為13.2分,整體處於旁觀階段。而且,得分為負數的全部為外資企業,包括阿迪達斯和耐克。

在排行榜中,隻有華為、民生銀行兩家民企躋身前10名,其餘均為央企。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國家電網公司分獲冠亞軍,分別得分86.3分、85分。

令人尷尬的是,繼2011年虧損104.49億元之後,中國遠洋於2012年再次巨虧95.59億元,連續兩年成為A股“虧損大王”。

一個連年巨虧的企業,如何踐行使命、追求願景?如何兌現對顧客、對社會和對員工的承諾?2013年春開始,中國遠洋高管團隊的貪汙醜聞頻發。

難道評價體係本身出了問題?也許各有各的立場和方法,見仁見智罷了。

(三)追求

責任的履行必須依靠充滿熱情、堅持不懈的追求。

在亨利·福特之前,汽車隻是極少數富有者的奢侈品。

當老福特立下“為大眾造車”的宏願之後,1908年福特公司生產一輛汽車需要12個小時。盡管這已經讓股東們大喜過望,但福特並不滿意,開始試驗可以讓工人流水作業的生產線技術。到1913年,福特的生產廠每93分鍾就能生產出一輛T型車;而到1925年,上述時間更是縮短到了15秒——這簡直不是製造、而是在“印刷”汽車。

在流水作業和大量生產的基礎上,汽車的生產成本和市場售價得以迅速降低。1909年,福特以看來已經很“優惠”的900美元單價推出T型車。到1914年,他把價格又削減一半降至440美元,1924年更是降到290美元。相應地,汽車銷售量也從1909年的5.8萬輛,迅速攀升到1916年的73萬輛。到1926年T型車停產前,年產量已達200萬輛。在20年的時間內,福特公司的T型車合計生產了1500萬輛,真正走入了尋常百姓家。

另一方麵,福特認識到提高職工工資可以吸引和保持生產率最高的工人,並使工人有更多的錢購買工業品。1914年,美國非熟練工人的日工資一般為1美元,熟練工人則為2.5美元;而福特卻付給工人5美元的日工資,以至於福特公司門前的求職者排起了驚人的長龍。

富有社會主義思想的福特,於1914年開始實行利潤分享計劃,每年把3000萬美元分給職工。他設立了設備完善並擁有專職人員的醫療和福利部門,1916年在工廠中開辦職業學校,1926年在職工中實行每周勞動5天、共4O小時的工作製度;1936年創建了福特基金會,用於資助科學、教育和慈善事業、以擴大福特本人和福特公司的社會影響。

老福特沒有高喊“振興民族汽車產業”,也沒有在商業模式創新上下功夫,更沒有在營銷策劃革命上動腦筋(不排除“忽悠”消費者);福特的文化理念是滲透在企業戰略、組織、文化和激勵之中的,是可以並一定能夠落地開花、生根發芽的。

20世紀50年代,索尼公司僅僅是一家規模很小且資金嚴重缺乏的企業。創始人井深大將改善產品質量提升到“弘揚日本文化、提高國家地位”的高度,視改變日本產品在世界上的劣質形象為己任:我們生產的產品將分布世界各地,我們將成為第一家打入美國市場的日本公司,並直接銷售我們的產品。對美國公司失敗的技術創新項目——如半導體收音機,我們將會獲得成功。五十年後,我們的品牌在全世界各地都是知名的。我們崇尚創新和質量,我們可以和任何一家最具創新精神的公司相媲美,“日本製造”將意味著精美細致,而不是粗製濫造。

在企業成立的“計劃書”中,井深大確立了公司的價值觀及宗旨:創造理想的工作環境,自由、活潑、快樂;在此,我們必須把利潤放在第二位。

經過若幹年的勵精圖治,索尼的電子產品在美國市場廣受好評,並成為全球消費者的最愛。

(四)規則

規則有兩個方麵的涵義:一是組織內部運行規則的建立;沒有秩序的組織不成其為組織,就不可能持續性發展。二是企業組織對社會秩序、商業規則的遵守;蔑視法規的企業必將受到懲罰。

不論是在任期內還是在卸任後,傑克·韋爾奇對通用電氣憂心忡忡的不是贏利能力、不是靈活機製,而是企業誠信,是對商業遊戲規則的嚴格遵守。他對“誠信”問題不僅喋喋不休地掛在嘴邊,而且再三重申:業績不佳者可以給機會,但文化不兼容者必須走人。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建立以來,我國不少知名企業“其興也勃、其亡也忽”,曾紅極一時的“沈陽飛龍”就很有代表性。從1986年開始,依靠“地毯式”廣告轟炸的營銷手段,沈陽飛龍的“延生護寶液”一夜之間便家喻戶曉。1995年,飛龍的資本運作多年無果而終,3年後更是因搶注“偉哥”與國家藥監局發生法律糾紛,致使企業徹底崩盤。

1997年,閉門思過後的創始人自陳20大失誤:決策的浪漫化,決策的模糊性,決策的急躁化,沒有一個長遠的人才戰略,人才機製沒有市場化,單一的人才結構,人才選拔不暢,企業發展缺乏遠見,企業創新不利,企業理念無連貫性,管理規章不實不細,對國家經濟政策反應遲緩,忽視現代化管理,利益機製的不均衡,資金“撒胡椒麵”(分散使用),市場開拓的同一模式,虛訂的市場份額,沒有全麵的市場推進節奏,“地毯式轟炸”的無效廣告,以及國際貿易理想化,如此雲雲。

2004年“德隆帝國”灰飛煙滅之後,唐萬新、唐萬裏開始深刻檢討,並歸納出六大失誤:擴張過速,沒能抵禦過多的誘惑,戰略理想化,沒有把握好投資的節奏,宏觀判斷失誤,用毒藥化解毒藥。

從20大失誤到六大失誤,二者之總結何其相似;都是停留在表象層麵,讓人如墜雲霧、不得要領,何談避免重蹈覆轍?

有學者通過對當代企業成敗史的深入研究,一針見血地總結出其失敗根源:這些企業普遍缺乏對道德感和人文關懷的尊重,普遍缺乏對規律與秩序的尊重,普遍缺乏對係統的職業精神的尊重。

這才是問題的本質所在。不難看出,沒有責任的道德是空洞的,沒有責任的追求也是盲目的、自私的;而蔑視秩序、違背規則最終將為社會所不容,不管他披著多麼高尚的道德外衣。

要徹底理解戰略願景,就必須搞清楚願景與贏利的關係。應當說,賺錢是實現願景的手段,不是企業存在和事業追求的終極目的;而離開了商業利潤,企業願景也就成了癡心妄想或海螫蜃樓。

2006年8月,隨著法官的初審宣判,轟動一時的德隆國際案告一段落。專家們認為,該判決的真正意義是對無視法紀的“潛規則”和過度投機行為的懲處。德隆通過違規關聯交易、違規擔保、虛假出資、挪用資金等非正當手段,大股東大量侵占上市公司資金或將其挪為他用,給投資人造成了巨大損失,給社會帶來了嚴重危害。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正是戰略定位在理論上的長期缺失、在實踐上的普遍無助,才導致相當部分激情澎湃的企業家們魚目混珠或退而求其次,以個人願景和企業遠大目標替代了企業戰略方向。

讓我們再審視一下默克公司的“座右銘”:公司的社會責任;公司在所有方麵都絕對優異;創新以科學為基礎;誠實和正直;利潤,但利潤應來自於對人類的貢獻,保護和改善人類生活。

通用電氣公司(GE)對其“企業公民原則”是如此詮釋的:盈利,符合道德地盈利,與眾不同地盈利。

“注釋1”財富(中文版),2006年11月。

“注釋2”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2-11/21/c_123982893.htm。

二、願景的實現方法

有個故事,講三個人在同一個建築工地工作,做著完全一樣的事情。有人分別問他們在做什麼,第一個人說“我在砸石頭”,第二個人說“我在掙錢糊口”。問到第三個人時,他說:“我在建造教堂”。

世界第一CEO韋爾奇曾說過:“優秀的企業領導者創立願景、傳達願景、熱情擁抱願景,並不懈推動,直至實現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