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確立商業形態(3 / 3)

2012年,鬆下先是將洗衣機和冰箱等白色家電轉讓給中國海爾,然後又賣出數碼相機業務。2013年5月,鬆下開始積極兜售三洋在本土最大的子公司三洋鳥取……

四、良好的生態環境配套

首先是指企業的創業環境。如果工商管理部門不允許在車庫開辦公司,不僅生產芭比娃娃的美泰公司無法生存,也不會誕生微軟、蘋果和迪斯尼。如果資本市場堅持向國有企業傾斜,小小的玩具商怎麼可能進入“美國《財富》500強”?

其次是社會的創新意識。露絲·漢德勒童心未泯,才受女兒啟發設計出暢銷全球的芭比娃娃。當然,如果沒有相應的無形資產保護,鋪天蓋地的芭比娃娃很快將被遺棄在大街上。

自2001年起,清華大學中國創業研究中心開始參與全球創業觀察研究(Th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項目。其2011年底發布的《全球創業觀察中國報告》指出:在全球創業觀察的60個成員中,中國的創業環境排名第13位,與美國、英國、法國、韓國等國相當,但不如以色列、德國和芬蘭等國家。中國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市場變化和開放程度、基礎設施、政府政策等硬件、規製環境方麵;而商務環境、文化與社會規範等軟件和規範,則成為我國創業環境最大的弱項。

報告認為,中國創業活動的活躍程度與巴西相當,在全球創業觀察的60個參與成員中排名15位,不僅高於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也高於南非、俄羅斯等新興國家;創業動機方麵,機會型創業和生存型創業並存。報告認為,我國創業者中具備機會型創業者素質的人員比重將逐步上升,但不會在短期內形成機會型創業為主導的格局。“注釋1”

在2013年初發布的《中國創業十年變遷》中,該組織總結了中國創業活動的主要變化和特征。

四項變化顯示,十年間中國創業活動日益活躍;創業主導動機從生存型轉變為機會型;區域創業活動的絕對差距在加大;創業環境改善緩慢,創業機會變多。

四項特征則顯示,在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方麵仍處於國際較低水平;預期5年後能創造出較多就業機會的新創企業在我國比例較高;新創企業一直以國內客戶為主要服務對象,國際化程度較低;高學曆創業者的創業效應顯著。“注釋2”

馬雲最初在北京創業失敗,回到杭州西湖後背水一戰,才有了今日的阿裏巴巴霸主。無獨有偶,當年馬化騰急於兜售即時通信技術而四處碰壁,才有了可愛且無敵的“QQ小企鵝”帝國。

成立於1998年的騰訊公司,已成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綜合服務提供商之一。2012年財報顯示,騰訊全年總收入為438.94億元、淨利潤為123.32億元(日賺超過3000萬元)。在業務構成中,互聯網增值服務收入為319.95億元,移動及電信增值服務收入為37.23億元,網絡廣告收入為33.82億元,電子商務交易業務收入為44.28億元。

騰訊打造了中國最大的網絡社區,即時通信服務活躍帳戶數達到7.98億,最高同時在線帳戶數達到1.76億;“QQ空間”活躍帳戶數達到6.03億,“朋友網”活躍帳戶數達到2.47億,“QQ遊戲”最高同時在線帳戶數為880萬;互聯網增值服務付費注冊帳戶數為7090萬,移動及電信增值服務付費注冊帳戶數為3360萬。

由於騰訊在相應的網絡市場占據壓倒性優勢地位,而且不同類型的平台都相對獨立運營,以至於被互聯網創業者們稱之為“人民公敵”。為了改善互聯網生態,避免壟斷開發者占據過多資源,擠壓中小開發者的生存和成長空間,2011年6月,騰訊正式對外宣布開放平台。同時,騰訊對中小創業者提供一整套扶植計劃,包括月收入10萬元以下不分成,免去一定數量的雲服務和廣告費用等。

2013年7月,騰訊宣布從2011年6月全麵開放以來的22個月時間裏,開放平台分給開發者的收益累計達到30億元人民幣,開放平台上的應用總數超過40萬款;其中,月流水進入“千萬元俱樂部”的應用達到了26款。

騰訊自己用了8年時間才達到年收入30億元,但開放平台在2年內就做到了,主要原因在於:

一是來自騰訊體係龐大的規模,可給合作夥伴帶來巨大的流量,產生聯動效應並讓開發商降低了成本。

二是來自騰訊最核心的價值社交關係鏈,開放平台把社交關係鏈與開發者共享,讓好的應用能產生連鎖口碑效應。

三是來自騰訊的變現能力。騰訊自身擁有的Q幣和財付通提供了支付體係的保障,並通過廣點通和移動廣告聯盟,為應用製造出更多流量變現模式。

開發者樂於接入騰訊體係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服務。在PC端騰訊已做到“一點接入、各平台發布”,下一步的任務就是如何將開放機製遷移到移動端。

為抓住移動互聯網這個10倍於PC互聯網的機會,騰訊不斷開發移動端的核心產品,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如日中天的“微信”,開發者對微信如何開放也最為關注。目前,微信向第三方的開放主要通過公眾賬號來實現,並爭取在下一個微信版本中增加支付功能,幫助公眾平台運營者實現商業閉環。

另外,網絡遊戲仍然支撐著騰訊收入的半壁江山。阻礙非遊戲類應用蓬勃發展的主要原因,恰恰是商業模式不明朗導致的盈利困難。騰訊認為自己“廣點通”和移動廣告聯盟能幫助開發者解決這一問題,讓開發者專注於創意和產品本身。

事實上,在向移動互聯網轉型的過程中,騰訊開放平台十分強調“跨終端”。因為未來用戶在手機、平板、PC、電視及可穿戴設備之間的切換將成為常態。另外,騰訊正考慮跟不同的硬件類型合作,實現從跨平台開放到跨屏幕開放。

得益於良好的生態環境配套,才成就了今日的騰訊帝國。一統江湖的騰訊也深知,過度壟斷的產業競爭格局,也不利於自身的良性發展。

這就是商業中的自然辯證法。

“注釋1”http://www。csstoday。net/Item。aspx?id=9471.

“注釋2”http://biz。xinmin。cn/2013/01/09/18058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