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眉是座山

品世

作者:王劍冰

太行山始終以峻拔奇偉、厚重壯觀著稱,巍巍不知其始,蕩蕩不明所終。為何黃河三峽盡頭,現出這麼一座峻中出秀的山?或還是因了那個名字?那 名字太秀氣,太雅靜,說白了,太女性。能讓人想起一條鄉間小路上,一位帶有芳草氣息、村野韻味的女子。如果有人遠遠地喊一聲,滿山滿穀都會響起回音。

來了才知道,還真有一個叫黛眉的女子,一個豐姿綽約的女子,曾經是湯王妃,聰慧賢淑,助君成功,後遇冷落,執意出走並隱化此山。我相信,王 宮裏不缺美人,黛眉的離去也許於商王無損,但多少年後,一個時代連同那個王都不複存在,她的名字卻同山一起留下。我們不必查證傳說的真偽,那不重要,重要 的是人們對於美好的欣賞和追尋。

山若有了靈氣,是擋也擋不住的。在通往黛眉的山道和水路上,各種念想與追尋不絕於途。

進去了才知道,這山是何等奇崛險峻,百態千姿。好容易攀上一座高崖,又會麵臨一道深穀。如此峭立,如此幽深,又如此盤旋,進來就不知如何出 去。峽穀中穿行,顧了腳下顧不了頭上,什麼時候猛然抬頭,會發現從天而降的一塊或方或圓的山石,轟隆隆砸落下來,猛然卡住,不由驚吸一口涼氣,巨大的聲響 凝固在原地。往前翻越多少年,可想這片山是多麼的興奮活躍,山呼海嘯,水火翻騰。平息過後的巨石,不管不顧地保持著初始模樣,有的被兩峽夾持,有的被一石 托住,有的與崖一絲相連,給它一點力,必會撲下壁立的穀底,可它就那麼高帆一般,乘風破浪千萬年。還有一塊塊疊在一起的山岩,似一摞子天書,摞得太過隨 意,歪歪扭扭得要倒。有人又說那不是書,是湯王正麵對黛眉懺悔,湯王想起黛眉的好,尋到這裏,黛眉卻是不改初衷。

又是一道峭崖下的空曠峽穀,正是人們想象中的萬丈深淵。隻有鳥在這深淵裏恰恰地劃,叫聲掉落淵底又反彈上來。追著鳥看的時候,就追上了天穹半彎明月。大亮的白天,怎麼會有月亮?可它真真的掛在山頂。從擦耳峽擠出來,覺得它是黛眉的發梳。

再轉過一道峽,又會發出一聲歎,陡直的山峰直上九霄,飄來一塊白雲,被攔腰扯得七零八落,半山裏變成煙嵐,幻成霧海。有些雲本要帶著雨去遠方,到了這裏,也撞得稀裏嘩啦。

這裏雲雨多了,植被就旺盛,林繁藤茂,氣候濕潤,人在其中,常常遮眼障目,所以時時爆出大呼小叫。好容易繞進一處平坦之地,竟然感覺是到了 山的懷抱,那是多麼大的一片草地,各種野花點綴其中。花草在山懷裏心旌搖蕩、風情萬種。那陣勢,完全是一幅天蒼蒼、野茫茫的景象,來了的人們,撲進草中, 再也不想出來。

所以,一味地認為黛眉山展現的是奇險嵯峨、深峽斷穀就錯了,她的氣質,還在於她的不舍蒼蔥與翠秀。一個倔女的不羈她有,一個秀女的優雅她也有,她不甘平庸,不甘寂寞,在此盡情騰挪,盡情舒展。由此,黛眉也真的讓人有一種親近感。

然而,黛眉還會說,隻有山仍不構成佳景。你再看山前,竟是一條河,而且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河在這裏拐了個彎,這一彎就是270度,因小浪 底工程,這裏變成了浩渺的一汪碧水。站立山巔,遙望出沒於雲間的太行王屋,俯瞰滔滔湧流的黃河之水,覺得黛眉所占位置實在是好,她與之共同組合成了不可複 製的山水勝景。

這麼好的地方,不來都要遺憾。杜甫有首《新安吏》,那是當年回家路過新安,心緒正亂,顯然錯過了黛眉山,若是麵對這滿山佳韻,一水幽夢,不 定會誦出“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樣的感懷。李白呢?過來洛陽多少回,也與黛眉擦肩而過,否則也會有“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的激動。我相信墨子來 過,墨子看山又讀水,由此形成他壯闊的思想和胸懷。

太陽不斷地為黛眉補妝添彩,忙碌了一天,這時要歸去了。黃昏時看黛眉,就看見了那俊麗的虛虛實實起伏有致的眉峰。這眉峰,正有一汪秀眼來配,此刻那秀眼更顯得微波脈脈,澄澈清明。

漸漸地,一切都覆在了靜寂之中。站在黛眉山上,天地廣闊,星星尤其多,尤其亮,好像舉一張網,就可以網一兜回去。流星在比照黛眉山畫眉,左 一道,右一下,長長的秀眉在天空閃過。這時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輕微的,單調的,雙重的,尖銳的,在山的四周此起彼伏。而你又會感到另一種聲息,那是黛 眉的聲息嗎?此時,她一定是睡了,真的,已經看不見水的亮眼,好看的眉,也隻留給月亮守著了。

選自《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