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欲界之上,遠離食,色之欲。所謂色即有質礙之意!
欲界是指具有****、****、食欲、**等各種欲念強烈的有情眾生所生存棲居的地方,以其欲念強盛,故稱為欲界。
無色界為三界之一,又稱無色天。“色”是質礙的意思,無色就是沒有質礙,即指超越了物質世界的束縛,所得到的自由狀態。是通過修習厭離物質的四無色定,或稱四空處定而獲得的天界果報。
佛說!
眾生皆苦,皆逃脫不了六道輪回之苦!(眾生生命表現形式的一種。)
人
人指人道,此乃六道輪回之一,人由色、受、想、行、識等五種物質及精神因素和合而成。據《立世阿毗曇論》說,在六道中,人具有八種性質,一是聰明,二是為勝,三是意細微,四是正覺,五是智慧增上,六是能別虛實,七是聖道正器,八是聰慧業所生,由此八種性質,故稱為人。
《婆沙論》中提到,人,意即止息,在六道之中,唯有人能止息煩惱惡亂。又說人即忍之意,唯有人能在世間安忍。在有情眾生輪回的六道中,人有思惟之功能,《婆沙論》中說:“何故此趣,名末奴沙。答昔有轉輪王,名曼吠多,告諸人曰:汝等欲有所作,應先思惟,稱量觀察。爾時人即如王教,欲有所作,皆先思惟,稱量觀察。便於種種工巧業處而得善巧,以能用意,思惟觀察所作事,故名末奴沙。”在此世間,人所居處,為四大洲,即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佛說中大多數,都是以人為中心展開的。佛教認為,人生在世,唯苦非樂;愚者認為是樂,識者唯見為苦。人道無常,意為等死!行善為善。以道法修行,後世升仙
天
天,梵語音譯“提婆”。在佛門中,所謂“天”,主要是指有情眾生因各自所行之善業而感得的殊勝果報,為六道輪回中的第二種,稱為天道,或天趣,而不是人們通常理解的自然界的天。天是有情眾生輪回轉生的六道中最妙、最善,也是最快樂的趣處,隻有修習“十善業道”者才能輪回投生於天界。依《大毗婆沙論》說,天為光明照耀之意,因生於天趣中諸眾生身有光明照耀,自然光亮,故名為天。又說天是顯的意思,以萬物之中,唯以天高顯在上。又據《立世阿毗曇論》說:“天名提婆,謂行善因,於此道生,故名提婆。”在六道中,以“天”一道,最勝最樂、最善最高。《立世阿毗曇論》中說諸天報身之相:“所謂諸天,皆無骨肉,亦無大小便利不淨。身放光明,無別晝夜。報得五通,形無障礙。”然而,“天”雖然是諸有情眾生中最優越的趣處,能得到種種享受,但仍未脫離輪回,一旦前業享盡,則將重新轉入輪回中。
所謂的天人五衰,意指天人壽命將盡時,所出現的種種異象。五衰又有大五衰、小五衰兩種。大五衰之一是衣服垢穢,本來天人的衣服光潔曼妙,但命終時,就會開始生出髒垢。二是頭上華萎,天眾平日總是頂著明媚的華冠,但命終之際,這些華冠都會慢慢凋萎。第三是腋下流汗,照說天人平日身體是非常潔淨的,但臨命終時,兩腋就會開始流汗。第四是身體臭穢,香潔的身體不再,而發出難聞的氣味。第五則是不樂本座,本來天人過的是最安樂的生活,但是到了命終,卻不安於座,甚至感到厭倦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