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精神生活的正當形態及性質是人文性的(即使它可能表現為神性形式)。因而,我們必須探討現代社會中人文精神團契的已有形態及其發展前景。
五
與自由主義區分並對立的現代社群主義(Communitarianism)參見俞可平《社群主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由於著眼於現代社會整體的社會學構成,因而其community不僅包括思想政治團體,而且包括階級與階層,亦即“完全性社群”(overall comnumlty)。所以並未獨立地提出精神團體範疇。
我們將精神性的團體(community)稱作“團契”,強調人文主體的精神契合特性,以區別於由曆史或社會結構所決定的社區、共同體或一般性團體。現代化對政教合一的否定與人文主義時代主流地位的確立,使精神團契成為人文精神團契。這裏必須注意的是,民族共同體並非人文精神團契。在基於個人自主性的現代社會,把民族共同體精神化,所產生的隻是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它具有馬克思與恩格斯所揭示的統治性與虛假性、而民族主義意識形態的極端化代表形態。則是法西斯主義。
人文精神團契的現代特性在於,它是基於現代自由的個人主體性選擇與創造的結果。現代人文精神團契,諸如生態保護團契,素食主義者協會,均是人文主體性超逾社會常規水平的高素質現代個體高度自覺的人文價值取向的產物。現代人文精神團契幾無例外地由文化教養甚高的成員組成。如歐洲共勉倡行樸素生活的懷特主義團契吉爾伯特·懷特(G。While),18世紀英國牧師,自然生態倫理學早期踐行者,其生活方式與思想在20世紀發生較大影響,歐洲有懷特主義運動。,其發起骨幹成員便有科學家、作家、大學校長、前政府部長。當代中國的著名民間環保團契“地球之家”,也是由留學問回國的廖曉義女士與一批高文化品質的誌願者組成。
人文精神團契之所以稱之為精神團契。在於這類團契賴以維係的團體意向隻有超越現狀的人文理想主義精神。這類團契的價值取向超越了本時代一般人的生活方式及文化觀念,因而其行為方式帶有突出的理想主義色彩。就其整體社會影響後果而言,與其具體的改造目標(對某種汙染行為的揭示或對某類生產——消費方式的批判)相比,毋寧說這類團契的活動更普遍更深遠的意義乃是其人文理想主義的生活態度本身的感召影響。這一基點同時也是這類團契根本的維係力量。正是這一基點將精神團契與一般的社會團體區別開來。